在拜读了众多有关三国的著作之后,我认为三国演义中曹操杀杨修的这段情节,原因或许并不是杨修恃才放旷这么简单,下文将详细叙述其中原因。
杨修是袁家的外甥,这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曹操的喜好,但是历史上曹操其实是一个比较包容的人,不论是张绣或是庞德,这些人和曹操结下的仇都要比杨修大得多,但曹操都可以继续重用他们,因此铲除袁绍势力这个观点应不是关键。
普遍的说法是因为杨修恃才放旷,这是《三国演义》中的观点,看似是因为曹操无法忍受他的才能低于杨修。作者还举出了许攸作为例子。可是仔细想想,一个枭雄会对自己手下的谋士太聪明感到烦恼吗?这不是我们所推测的曹操的形象,所以这种说法可能只是《三国演义》作者对曹操的抹黑。
曹操之所以不容于杨修,我认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杨修与曹操的政治意见逐渐出现分歧。曹操的想法是逐步让自己取代汉献帝,可是杨修和他父亲杨彪对想要篡位的曹操早就十分不满了,再加上杨彪的职位已经做到了丞相,可以说他们一家对曹操的阻挠和威胁已经越来越大。祢衡的“大儿孔文举,小儿杨德祖”可以佐证,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杨修和孔融有着一定的共性。我们都知道孔融在《三国演义》中的形象是帮助刘备的一个很正派的太守,包括祢衡也是类似的人,这是不是说明了杨修当时可能也是这样的人呢?
政治上的分歧再加上杨修不羁的个性,更让多疑的曹操不仅猜测,这个根子里有着过节的聪明人(袁家侄子)有可能去投靠刘备,站到自己的对立面。这可是会威胁到曹操的统治,影响到曹操政治抱负的实施。因此,曹操此时就萌发了杀心。
更加火上浇油的是,曹丕此时又用计让杨修落下了污蔑长子的嫌疑,在曹操看来杨修已经开始干涉自己家的内政了,加之杨修的父亲杨彪一直是反对曹操削弱汉室权力的,这更让曹操深信杨修将成为自己创建大业的威胁,于是曹操就找了个怠慢军心的借口铲除了杨修这个心腹大患。
从祢衡,孔融,杨修都被曹操所害这一点上,我们是可以得出这三人都是切实的威胁了曹家的统治,纵然杨修作为一代名士桀骜不驯,但他毕竟无兵无权,他对曹操的反对也就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这也导致了他被曹操所杀的必然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