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营第三期 | 文学创作浅谈·第四课

理事会读写营第三期 文学创作浅谈

主讲:江南铁鹰


第四课:社会实践是文学创作的唯一源泉(二)

上课前还是作业点评

首先是小舒同学的作用,是《祝福》的读后感。

文章提到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文学生发于社会生活实践,政治和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又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之中,两者之间的影响是相辅相成的。

这次课列举出鲁迅的两篇文章《药》和《祝福》,前者创作于1919年,选自《呐喊》;后者创作于1924年,选自《彷徨》。

这两本著作都创作于辛亥革命后期,2000多年的封建帝制虽被推翻,可封建社会的根基并没有被摧毁,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仍旧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封建礼教仍是他们头上的精神枷锁。

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下,鲁迅创作出了这两部作品。与此同时,这两部作品的发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今天的重点不是讨论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限于自身的局限,也没有那个能力。为了作业而来,倒是可以简要聊一聊阅读完《祝福》后带给我的些许感悟。

《祝福》里面的故事场景在江浙一带的年终习俗中徐徐展开,我重回故乡鲁镇,自是亲眼目睹并亲耳听说了关于祥林嫂的故事。

祥林嫂死了,在年终大典的这一天死了,在我临走的前一天死了。

她不是鲁镇人,经母家的邻居卫老婆子介绍而来,死了当家人,所以出来做工。她是一把干活的能手,整天整天的做。直到有一天,知道了祥林嫂是从婆家逃出来的,自是被绑了回去。

婆家为了给两个儿子娶亲,将祥林嫂嫁到了山里,个人的力量终究未果,只得从了,年底生了一男孩。

天不遂人愿,眼看好日子要来了,男人得了风寒死了,孩子被狼叼了去,也死了,留下她孤零零的一个人,房子也被大伯收了去。

没了去处,祥林嫂又来到了四叔家做工,可境况大不如从前了,一来自身的活力早已消失殆尽,二来自己的身份是败风俗的,不被认可的。

不能通过繁重的活计来麻痹自己,短暂抽离悲惨的心境,祥林嫂开始向人们诉说阿毛被狼叼走的事,一来积郁已久的情绪有了出口,二来能够博的大家的些许同情。

可人们的感受力和同理心是及其受限的,一件事被反复说起,自是味如嚼蜡,反倒受人烦厌和唾弃。从人们的笑影中,祥林嫂自是知道再没有开口的必要,好些情绪只能往肚子里咽。

柳妈的出现,让本就无望的祥林嫂反倒滋生了恐惧,或许也看到了一丝希望,亦是绝望,误以为到土地庙里捐了一条门槛,死去就不会受苦了,而且主家不会“区别对待”了。

做了一年的工,攒够了钱,去土地庙捐了门槛。整个人重新焕发了光彩,或许外界的眼光也随心而变了。

又是一年冬至祭祖时,本以为自己可以正常做工了,最后还是被四婶呵止了,祥林嫂唯一谋得活路的本事也被质疑,被呵责。至此之后,变化非常大,眼眶凹陷,精神不济,整个人也怯生生的。

待临走前一天,已成乞丐的祥林嫂问了我一个问题:“一个人死了之后,究竟有没有魂灵的?”

紧接着又问了一句:“那么,死掉的一家的人,都能见面的?”

我从模棱两可的回答到最后的不清楚,祥林嫂此刻的内心或许有了答案。

年终大典的那一天,从他人的议论中,得知了祥林嫂死去的消息。

读完这篇文章,那我想起了鲁迅的另外一篇文章《娜拉走后会怎样》,答案已经知道了,要么堕落,要么回家。

娜拉生活在一个幸福的家庭,可她终究还是丈夫的傀儡,最终选择了出走,这是女性意识的一次觉醒,也引发了人们对婚姻的思考。

至于出走后的娜拉究竟如何,易卜生本人并未给出答案,已知的答案是后人填补上的。

无论如何,娜拉是勇敢的,但又充满局限性。她尝试去突破既有的婚俗礼仪,选择了出走。这么看来,总觉得从娜拉的身上看到了祥林嫂的影子。

可娜拉要是没有足够的生存能力,她的出走也只是从一个深渊跳入了另一个深渊。娜拉当时处在资产阶级社会,受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当时欧洲的女权运动已经兴起。仅就这一点,祥林嫂与娜拉又存在极大的不同。

祥林嫂是勇敢的,也是具有反抗精神的。在第一任丈夫离世后,她毅然瞒着卫老婆子,来四叔家做工。

虽然这次逃离没有持续多久,又被抓回去相亲。在娶亲的那天,一路叫骂,在拜堂的堂屋以死相逼,最终在额头上留下了一条长长的疤痕。没死成,终究还是屈服了。这条象征着反抗精神的疤痕最后也成了耻辱。

祥林嫂的出走,在他人的帮助下,靠自己的勤奋获得了谋生技能,可迫于封建礼法这张无形的大网,终究是没能逃脱,成了封建礼教的牺牲品,这是她和娜拉的根本不同之处。

这篇读后感的成功在大胆扩展。读后感写的不错,也是目前我看过的作业中比较出色的。作品根据自己的理解做了扩展,联系到出走的娜拉。这是一个大胆联想,非常不错。

顺便讲一下娜拉的出走。娜拉是话剧《玩偶之家》中女主人公,是一个善良、热情、富于责任感的小资产阶级女性,觉醒经历了一个转变的过程。

话剧《玩偶之家》中的女主人公,与海尔茂结婚8年,有三个女儿,沉寂在家庭生活的幸福之中。为了筹钱给丈夫治病,娜拉伪造父亲签字秘密地向柯洛克斯泰借到一笔钱。事后,娜拉一直保守这个秘密,她把生活零用钱节省下来,偷偷给人抄写文件,以便还债。海尔茂原来是个律师,一直对妻子恩爱有加。出任银行经理后,他决定辞退职员柯洛克斯泰。柯洛克斯泰为保住职位以假签名之事要挟娜拉替他说情。娜拉努力没有结果,柯洛克斯泰给海尔茂写信揭发娜拉冒名借债。海尔茂大发雷霆,斥责她葬送了自己的一生幸福和前途。后来柯洛克斯泰接受了旧日恋人林丹太太(娜拉的好友)的劝说,写信退回了借据。当危险已过,海尔茂又换了一副面孔,重又拾起往日的亲昵。娜拉已经看透海尔茂的虚伪灵魂和自己在家庭中玩偶般的地位,毅然决然离开这个“玩偶之家”。

她是具有资产阶级民主思想倾向,反抗男权主义和不合理的社会观念,争取妇女解放的叛逆女性形象,追求人格独立,具有自由意志“精神的反叛”形象。

她也聪明活泼、美丽天真,富于诗意,追求理想。坚毅倔强,诚恳善良,乐于助人,富于自我牺牲的精神。同时她也富于人的尊严,具有精神反叛的特点,努力追求人格独立,平等的地位和生活的权利。

鲁迅先生曾经撰文对娜拉出走后的出路进行分析,认为她只有两条路可走。“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下面我们点评清风墨竹同学给《豆蔻年华》的点评。

1、暑期很快就结束了。南林镇只有一所完中,
2、那个大男孩一点不识相,伸手拦着去路,北京人?怎么,交给朋友吧?”
3、齐晓红在那里摆了一个功架,这个功架一看就是会家子,是练过武术的样子。
4、齐晓红眼睛一瞪,“何建国,你别得寸进尺。这样吧,你对你你爹说,
发现有错字,就标出来了。

处在豆蔻年华的主人公齐晓红,由于那个年代的特殊变故,齐晓红从北京城被送到了那个让她魂牵梦萦的老家江南渔村。她的姑姑是镇上远近闻名的绣娘,表姐桃花的绣功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齐晓红跟着表姐、姑姑学习刺绣,表哥青苗是镇上的少年画师,姑父用机帆船拉运输做生意。

原本是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然而到了开学的第一天,她们就惹上了镇上的地头蛇何建国,见多识广的齐晓红当然不会被吓到,反而主动出击打了何建国。由此给姑姑一家招来了祸事,让原本就想向姑姑一家找事的何东林有了机会。

然而齐晓红不但勇敢,而且有智谋,懂法,遇事临危不乱。她才15岁还未到成婚的年纪,她也知道订婚不受法律保护,所以她假装同意跟何建国订婚,实则是为救姑姑、姑父的缓兵之计,姑姑也一直假装自己病未好,一家人一起跟何家父子周旋。

终于解放了,齐晓红在回北京之前,还跟何建国和解做了普通朋友,齐晓红也是一个有大局观的人。

结尾齐晓红又带着豆蔻年华的女儿回到了故乡,点睛之笔。

她在点评中指出了几处错别字,非常好。虽然第一处不是错别字,可能很多同学不知道而已,就是什么是完中,完中就是初高中完整的中学。其余都是指出正确的,终究起码说明了她的细心。读后感写的也非常不错。

我们上节课上完之后,同学们对为什么强调政治在文学中的重要性,似乎多少有些迷糊,所以有人不理解,也有人可能出现了另一种倾向性,那就是言必及政治。什么是言必及政治?就是随便什么都上升到了政治,连作业里也少不了出现这两个字眼,其实是不必如此的。我们同样不能把政治这个词滥用,这样也会妖魔化。现在毕竟不是政治高于一切,统帅一切的时候,矫枉过正是不对的。

第二个主要议题:文学与经济的关系

粗看这个话题,朋友们很可能也并不一定接受。因为几乎所有以文人自诩者,都受到了自古以来,“文以载道”的思想影响。在文人看来“以文载道”,用这种“道”来传播思想,影响世人,甚至是干预朝政,才是正统儒家的做法。在中国古代,甚至到近代和现代。儒家思想、儒学文化都根深蒂固地深入中国文人的骨髓。古代的文人在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影响下,一生以仕途为荣。再加上中国历史的大部分朝代,都在奉行“重农轻商”的政策。对于文人而言,连为“五斗米折腰”都感觉是莫大耻辱,更不用说用被他们封为圣明的文字了。

我们在研究中国文学史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现在过去,专业作家是十分鲜有的。要说文人与经济之间多多少少还是存在的一些联系,也就剩下落拓、潦倒到了极致的穷困书生,要靠在街头代人写书信,赚些盘缠钱那种情况了。故而,在中国古代文学与经济,并不像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那样紧密,几乎是没有什么太大关系的。

另外,在古人的思想中,优秀的文人就应该是些圣人,就应该像僧人、道士一样“四大皆空”,“不食人家烟火”。不是吗?在中国古代传统思想里,“儒”也是一种信仰,中国素来是将儒学又称之为儒教,而将其与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并列,甚至更有甚者,称之为“四教归一,儒教独尊”。

于是,在古代文学本身所具有的功利性,一直都被埋藏起来。哪怕这些文圣们在自己的现实生活,已经陷入极度穷困潦倒,到了有了上顿愁下顿的地步。还是要去坚守自己的所谓文人的道德底线。比如唐代著名的诗人“杜甫”,清朝著名文豪曹雪芹,都是非常典型的实例。“诗圣”杜甫的爷爷是宰相杜审言,家里底蕴颇厚,传承有序,放在当时的社会上,绝对是个标准的“富二代”加“官二代”,更关键的是他本人还富有才情,因此在年轻的时候生活无忧,相当的潇洒。跟着偶像李白去了山东、河北、江苏、浙江等地,算是周游了大半个中国。可兜兜转转十余年后,杜甫却屡试不中,家境也变得惨淡,晚年更是颠沛流离、穷困潦倒。

公元759年,杜甫47岁时,辞去华州司功参军职务。次年,在友人成都尹严武的帮助下,举家辗转来到成都。

杜甫在成都受聘为使节、工部员外郎后,在浣花溪畔盖了一座草堂(这就是今天成都有名的"杜甫草堂"),过了将近六年较为安定的生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蜀相》等上乘诗作就是这期间杜甫写下的。其中《蜀相》是杜甫公元761年游历武候祠后写下的七言律诗代表作之一: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公元765年,严武病逝后,杜甫失去了依靠,只好离开成都,辗转多地艰难谋生,终于在次年抵达夔州,在友人夔州都督柏茂林的关照下,代管东屯公田,自己也参加劳动开垦荒地,以此维持生计。

杜甫在夔州生活近2年,生活还算平静。期间,他创作了《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春夜喜雨》、《登高》等经典诗作,其中《登高》体现了他这个时期明了无常时事的"澄澈"状态: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次年,杜甫继续前行,囿于生活困难,漂泊于潭州一带达一年多时间。

公元770年,潭州发生战乱,不得已,杜甫决定改道彬州先投靠舅舅,但行至耒阳时,又遇洪水暴涨,滞留了五天时间,水米未尽,幸得县令送来酒肉,暂时得已解救。

年底,杜甫只身去往岳阳时,终因食不果腹,兼之多病缠身,很凄惨地穷死在湘江的一条小船上。

曹雪芹的人生经历:
曹雪芹(1715 年 2 月 17 日-1763 年 11 月 5 日),字 子瞻,号雅靖,别号晋阳居士,清代著名小说家、文学 家。出生于浙江宁波,原籍江苏徐州,曹雪芹是中国古典 小说《红楼梦》的作者,也是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学家 之一。

曹雪芹的童年生活十分悲惨。他的父母在他 3 岁的时 候就去世了,他被安置在了舅舅家里。但舅舅很不关心 他,一直欠缺对曹雪芹的照顾。所以,他的成长非常艰 难,他甚至连个好朋友都没有。不过,他还是努力做起了 学习,参加考试,通过了科举考试,考取了进士称号。

曹雪芹 19 岁时,他开始了他的官场生涯,在北京担任 府学、侍读、评书、散骑等多项官职。然而,他在官场上 的生涯很短暂,只有 3 年的时间。由于他在官场上的表现 不佳,最终他被取消了官职,被迫受苦归乡。

曹雪芹到了家乡,精神状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 感到十分沮丧,甚至抑郁。但是,这段时期的经历也激发 了他的创作兴趣,他开始写诗歌,也看了很多书,开始思 考人生的意义。

曹雪芹从此开始了他的文学生涯,他写了一系列的小 说,如《渔父》、《桃花扇》、《银台记》等。但是他最著名的是《红楼梦》,《红楼梦》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它 也是曹雪芹内心世界的写照,是他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曹雪芹在经历了病痛和沉重的心理压力后,最终出版 了他的《红楼梦》,但他也没能看到它的成功。1763 年 11 月 5 日,曹雪芹去世了。毕竟,作为一个文学家,他对自 己的作品充满了满足,他把自己的心血倾注在了它上面, 也让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杰作之一。

在我看来古代圣贤这般伟大的高风亮节,的确值得世人千秋万代去景仰,但是一定要把“文学”与“经济”,断然切割成两个隔离区就大可不必了。

随着时代的发展,各种传统概念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但是对于进入二十世纪以来的新中国,在文学领域却存在着一种的特殊历史环境影响,直到二十世纪的50到70年代,大陆文学与商品的关系,还是延续着所谓抗战期间,“延安文学”的“传统”。文学被归结为一种“纯意识形态”,是一种与金钱毫不相干的“精神产品”。比如素来冠以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左翼文学的文学观念和文学体制,恰恰就在这个方面传承了旧儒学的传统观点,将文学与“商品”之间划分出更为严格的界限。这岂不是一桩咄咄怪事?

时代不同了,我们现在正处于一个历史上最为宽松,最适合于展示个性创作主题的时代,时代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舞台,让我们每个人有足够的表现空间。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环境宽松,就可以不负责任地区粗制滥造一些次品、废品和文学垃圾,而是以更加积极进取的姿态,用我们的文字去为社会创作美好的精神食粮。这也是我在前面说了那段关于精品的题外话的原因。

进入改革开放的80年代以后,文学逐渐脱离了“为工农兵服务”的唯一政治性原则。文学的格局发生了根本性改变,不再是面对政治需要的选择,而是面临“市场”需要的选择。各种各样的文字出版渠道,包括正规和非正规的民间报刊和出版开始迅猛发展,与文学相关的刊物犹如雨后春笋。这种崭新的社会形势,对于作家和文学创造者而言,既是形成了充满希望的生存空间,使得我们这类人选择的创作道路被重新确立,但同时也构成了新的竞争生存的压力。

从此,文学已经不再是束之高阁的圣品,而是逐步作为一种特殊“商品”进入市场去流通。新世纪以来,无论是政治文化、哲学文化、宗教文化等,各种同属与上层领域的文化分支与文学的关系,早就成为文学研究工作中备受关注的切入点。唯独经济文化与文学的关系,始终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然而,客观上在市场经济的时代,人们愈来愈发现,经济生活正在对文学创作形成极为强有力的渗透。从经济生活的视角,去探讨和研究文学,必然成为一条切实而有效的学术途径。

文学的本身就是一部历史,然而同时,历史又可以看做是一部文学作品。这二者自身是具备价值的,但又可以用来创造出另一种价值。就好比一只母鸡,鸡的本身具有一种价值,它同时又可以创造另一种价值——鸡蛋。这样的物质,有时候可以创造出一种高于自身的价值。

我们站在新时代一个崭新的角度去研究这个问题,可以发现文学本身,是一种具有经济价值的物质,但是这个经济物质又必须有另一种经济基础来依托它。解释的再通俗易懂一点,就是文学这种商品的研发人、创造者也是需要经济基础作为一种条件,才有可能去发明创作。在当今时代,已经不可能让一个生活在衣不掩体、食不果腹,挣扎在贫困线上的人去完成文学创作。

由此可见文学的创造与经济基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只有经济才能支持文学作为一种商品的发展。我们可以把经济,看做是文学的一个作标轴,那么,文学就是作标上的抛物线。

有很多时候,当今时代文学作品的内容,可以为作者自身创造出一种难以估量的价值。这种价值绝不可仅以金钱来衡量。比如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这个文学奖带给莫言的绝不仅是金钱和名誉,而是不可限量的另一种财富。名声鹊噪响誉全世界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桂冠,使得莫言已经成为当今时代文学巅峰的代表。由此可见,在今天这个新的经济时代里,文学与经济已经建立起一种不可或缺的关系。从哲学的角度去分析文学与经济的关系,就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下面要讨论的第三个主要话题是:文学与艺术的关系

我们在很多时候会把文学直接和艺术连在一起来表述为文学艺术,甚至可以将这个词组简化缩写为“文艺”,而实际上文学与艺术是存在许多差异的,并不完全是一种东西。就概念而言,二者是一种从属关系。从专业术语的定义上分析,文学可以表述为一种语言艺术,但是,“艺术”不仅包括语言艺术,同时还要包括行为艺术,以及声乐艺术。也就是说艺术的外延远大于文学。实际上文学是隶属于艺术范畴的一个分支而已。 文学不等同于艺术,而艺术也不等同于文学。

另外,文学与艺术所表现和反应的对象,是存在一定差别的。我们知道文学反映的是社会生活,表达出来的往往是是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且用来表达的形式也是相当单一的,目的又是十分明确的。

比如中国文学,大多反映了现实社会的真善美,或者是揭示现实生活的丑陋与黑暗,而且作品中充实着作者大量个人情感,以及对社会的认识与感受。艺术就不同了,艺术也在反映社会,而艺术反映出来的社会,往往比现实更具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内容,相对而言要更为抽象了许多。我们可以说,艺术反映出来的是一种社会的共性,并不具有浓郁的个人主义色彩。

我们还必须明白更重要的一点,文学是艺术发展的一个必要条件。我们已经在前面表述过,文学就是语言文化的艺术。还不仅如此,文学,还在艺术生活中扮演着主角的身份,任何一种艺术的产生,都需要坚实的文学做为重要基础。比如一部精彩的戏剧文化,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前提就是先要有一个好的剧本,一部好的著作。

纵观文学界,我们会发现许多文人作家常常兼备多种艺术,在创作中以一门艺术为主兼顾其他艺术,这样的多才多艺,十分有利于他们在自己的创作中,可以把不同艺术的创作规律或创作理念相互补充,相互融合。最后还有一点,也很重要任何一种艺术的传承,都是离不开需要借助文字的传承和记载的。由此可见,文学是艺术发展的必要条件。

仔细去剖析,我们会发现文学不仅在政治,经济以及艺术,这三个方面与社会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实际上在其它方面也存在着不可分隔的联系,我们就不去一一列举了。总之,文学作为人类精神的一种产物,客观上就是一种社会现象。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当然离不开必要的自然环境和必要条件,但是,更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文化条件,文学本身就是社会文化历史的重要组成。


🍑【课后习作】
本课时作业截止时间2023-3-2623:59。在评论区用学号开头提交,如:【03000】习作或者习作链接。本课时作业二选一,完成一项则可参评满勤奖。

1· 你是怎样理解文学与经济之间的关系?
2· 如何理解文学与艺术的共性与不同?
作业,自选上面一种关系,写一篇随笔,字数800字以上。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524评论 5 460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869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813评论 0 320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210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1,085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117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533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219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87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82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62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218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89评论 3 29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99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76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503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707评论 2 335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