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些学生。父母为了生计外出打工,孩子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他们有父母陪伴的日子微乎其微,这些本应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孩子,却成了留守儿童。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超过了6100万人(相当于英国人口的总和) 。在我们一个农村乡镇中学600多名学生,其中就有195名是留守儿童。数字让我们忧心!
留守儿童不只是数字的增长,更存在着严重的亲情缺失:由于他们父母常年在外务工,有的只是给孩子打电话,发信息,一年才能见一次面,以此维系亲情很艰难。在学校里我们更是亲眼目睹这些孩子们的辛酸成长!
在我的身边就有这样个人,她是最美乡村教师贾妃。她的每一届班级都有几本特殊的档案,有留守儿童档案,单亲家庭学生档案,特殊困难学生档案。她对这些特殊学生投入的不只是精力,更多的是妈妈一样的关怀。
那一年,她的班级有一个叫田维维的女孩,比留守儿童还特殊,是一个孤儿,她与年龄大的外婆一起生活。根据国家政策学校免收了三年食宿费。
贾妃看到维维自卑懦弱、孤僻内向,在课堂上让维维朗读课文,让她和同桌表演情景对话。每一次的鼓励与表扬都充满着爱心,“维维的声音真柔和(实际上是声音小)、表情丰富啊(自我介绍时面红耳赤)思维灵敏”。后来的维维像阳光一样温暖,是我们的骄傲!
初中三年里贾妃从没让维维的外婆因为学校的事而操心。维维以优异的成绩升入高中后,外婆和她坐班车赶了六七十公里路给贾妃背了一袋子茄子,豆角自家园子的菜(班车费比蔬菜贵)。外婆热泪盈眶一直说着谢谢,再也说不出其它的话,而维维却紧紧地抱住了贾妃,在她耳边轻轻地叫了声:“妈妈”!
从学校统计看来,留守儿童一般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来看管,这样外出打工的父母是比较放心的。但是祖辈对孩子多半是溺爱,宽容放任,以及自己本身管教方式的简单和落后,只能是物质的养育,几乎没有教育。针对这样的情况, 贾妃关注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感恩,感恩给予生命的人,感恩社会。
这一届七年级我们班级45名学生里有21人是特殊学生。每一届这一群体数字的递增,让我们这些农村教师感慨农村教育的艰难,更为这些未来农村发展的主力军担忧!
刘鑫的妈妈外出打工,爷爷宠溺他,所以刘鑫自私,没有上进心,道德品行较差,不爱学习。年仅13岁的他口头语是“我长大了不娶媳妇”,这是典型的缺失母爱。
在一个晚自习贾妃和他谈心,那天我听到了刘鑫的抽噎声,他的口头语不再说了。现在的刘鑫每天帮助打扫办公室,总是礼貌的对我们说谢谢老师!
贾妃像一束光射进留守儿童的心灵。在教书的同时育人,体会到只有给孩子们的爱是发起自内心的,这样才能够让孩子感受到爱,让他们学会爱!
那天,贾妃倚着教室的门对我说:班级的学生都是她的儿子,那是为母自豪的语气,脸上绽放温暖的光芒,那是真心的疼爱!其实她有一对双胞胎女儿。在走廊里我听到了那么多孩子喊她“妈妈”!
教育需要守望与陪伴。我更希望天下妈妈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长,农村儿童不再留守。亲情不再缺失,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