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孤独的小说家》,我的受伤的心一直纠在一起无法还原。小说主人公,一个写了十年的寂寂无名的孤独小说家,在妻子死后,自己又当爸又当妈照顾儿子小驰,房贷、教育、日常生活开支,沉重地压在这个中年男人身上,沉重得不能喘息。
这让我想起了一部获得奥斯卡提名的电影《当幸福来敲门》,影片里的主人公克里斯在濒临破产、老婆离家的状态下,独自抚养儿子,拖欠房租,住过纸皮箱和公共卫生间,奋发向上成为股票交易员,随后自己开了股票经纪公司,最后成为百万富翁。克里斯的一生经历了不少挫折,但是年幼的儿子每次都给他莫大的鼓励,父子俩相互扶持完成了又一个美国梦。
同样,在创作的道路上,耕平的儿子也给了他许多安慰和支持。让他在黑暗时光中依旧坚持着。下面是摘抄的《孤独小说家》的精彩片段:
十年前的梦想如果没有熄灭,就让它继续燃烧吧!
最黑暗、最绝望的时候,正是你离梦想最近的时候。
梦想一旦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
十年来,耕平以都市气息浓郁又不失细腻的文体、沉静又带点幽默的笔调,暗含一抹生活苦涩的文风,被冠以‘新潮作家’的称号。
作家与普通的公司职员不同,不仅自始至终孤军奋战在最前线,还没有部下可以支使。从某种意义上说,作家才是“到死丝方尽”的春蚕。
作家的成长并不是像爬楼梯一样一步一个脚印,而是以某本书为契机突飞猛进的。只需要一本轰动小说或是一个文学大奖,就可以把一个作家以往出版的所有作品炒个火热,不但作家的知名度大幅提高,而且某种程度上还是一种社会地位的象征。
这十年,他不是没有过梦想,只是当他一次又一次被关在梦想的门外,所谓梦想本身都已经疲惫不堪了。
在不存在绝对客观评价的创作世界里,一旦对自己失去信心,那么等待自己的只有深不见底的黑暗。
蒲公英,即使无人欣赏,它也骄傲地绽放。十年来,虽然没有人正视我,但我相信蒲公英也有蒲公英的价值,所以我决定,从今往后做一个像蒲公英一样的作家。
没有工作压力的作家本身就是理想的无业游民生活。
诞生伟大作品的年代,往往也是充满苦难的年代,若果真这样,还不如就生活在一个诞生不了伟大作品却可以创作自己喜爱的作品的平凡时代。
无法让生者忘怀的死者和无法忘怀死者的生者,到底谁更幸福呢?
不单只文学奖,其实所有奖项都是一场悲喜剧,只有当自己站上舞台上那一刻,才知道嘲笑他人的浅薄和孩子气是多么可笑。
作品的世界虽浩瀚无涯,作家的内心却狭隘有界。
十年间出版后再无加印的耕平从没想过,文学奖之后居然暗藏有这般玄机。如此说来,评审会之夜,岂不就是彩票抽奖大会吗?只不过彩票中奖机率为百万分之一,而直本奖却有六分之一的机会,而且自己的名字还将永远印在一本又一本的语文教科书上。这就是文学的至高荣誉反馈而来的现实利益。
在状态的日子和不在状态的日子泾渭分明,便是作家生活的每一天。
人,就是一种只会关注他人失败的动物,这个国家只教给孩子成功,却对失败不屑一顾。
死去的人不是华为鬼魂出现,而是前来相见。这种感觉,想必失去过至亲的人都有所体会吧。
虽说永远都不想再经历一次这样的痛苦,但这也让身为作家的耕平学会了一点,描写痛失至亲的悲伤时,绝不会写的庄严厚重,而是轻淡如残留着微热的白色灰烬一般。
文学奖就是为了让前辈培养出来后来居上的对手而存在的。
突然发现,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是由悲伤组成的,泪水总能盈满眼眶,真是不可思议。
小说的情节可以预测,而自己的人生却永远无法预知。
学一些新东西只算是知识储备,单靠这些是写不出书来的。一个素材,如果不通过你的心、你的头脑、你的身心全身心地去感受,就写不到小说里。
我们要严肃对待每一本书,每本书都包含着作者的思想,总有那么几页沁人肺腑的文字。
书这种东西,真是让人爱不释手的外来物种,面对他们绵绵无尽的侵略,必须誓死保卫自家的生态平衡。
人心真是简单,不必要的复杂只会成为人生的负累。
耕平得到直本奖时的感言:“我想在场的各位,应该都有被书籍拯救过的经历。在生活苦不堪言的时候,在人生失去方向的时候,在厌恶一切的时候,无意中拿起一本书,它能推你一把,让你迈出新的一步,让你产生重新面对社会的勇气,连一本滑稽可笑的书里,也有拯救生命的力量。我非常荣幸能一直不舍不弃坚持写到现在,感谢书籍世界带给我的一切。”
记得曾经有一个人说过:坚持就是不能坚持的时候再坚持一下,那时只是把这句话当作励志名言,如今一路回想自己的人生经历,方才体会到这句话的千斤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