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约为梦筑好轨道
当道德不能足以约束人们行为的时候,就需要制度进行制约。
对于一群自由散漫已经成为习惯、约束力很低的孩子,制定班级公约就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
利用班队会时间,根据大家对心目中理想班级的渴望,针对孩子们的日常行为习惯,我们展开了讨论,在老师的协助下,最后指定出了“六个要”公约:上课要按时、课堂要认真、作业要完成、路队要整齐、卫生要做好、文明要做到。
在此之前,我们班级的状况是:上课了,对上课铃处于免疫状态的他们依然玩的不亦乐乎,直至铃声完全落下,他们才有说有笑地走回教室,课堂效率可想而知。班级公约规定:铃声响起,必须跑起来,铃声落下,必须回到座位上。如有违反,说明你的奔跑速度太慢,有待训练提高,操场上自行跑步十圈。执行的初始阶段,违反者着实不少,有自愿前往操场的,有迫于大家压力的,最终都完成了对自己的处罚。慢慢地违反者越来越少,最终形成了习惯。
课堂上看似认真,实则不然,看似坐的端端正正,专注者却是少之又少,一个轻微的响动,就拉走了近乎全部人的视线;看似风平浪静的课堂,实则暗波涌动,总有细小的说话声窸窸窣窣地传来,当你去寻找这个声音的时候,又是一片平静。而课堂上的判定又是最不好定性的,它只能靠老师和孩子们的共同努力去完成。经过讨论商定:课堂说话不需举手,只要屁股离开凳子,你就可以随便说;老师提问问题要尽力回答。如有违反或不能完成者,自愿赋诗一首或500字检查一篇。
完不成作业最是让老师头疼的事,初始阶段,六十几人的班级竟有23人不能按要求完成。而作业往往是培养孩子责任心最好的方式,通过班级讨论,形成约定:必须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如不能完成,需担任老师的“警务员”一周并双倍作业补救,外加500字的深刻感受。
与制度并存的是惩罚,而与惩罚同在的是夸奖,对于表现好的孩子或者及时能改正的孩子,我会毫不吝啬自己的语言,并给孩子们买了一些小礼物作为奖励,大多数孩子热情高涨,积极性很高。
在加大执行力度、严加管教的同时提高孩子们的思想认识,在双向的结合下,孩子们慢慢形成了习惯,作业数量、质量都得到了改善,课堂纪律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但是好习惯形成之初,反复现象依然严重,稍一松懈,孩子们身上的“懒虫”就又对他们造成了极大的诱惑,又回到了起点。
在我们没有强大到完全可以自律的时候,制度和规定就是最好的约束力,在制度和规定的管束下,在大家的相互监督下,我们将可以走得更快,走得更远。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制度,离不开组织和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