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可能是击瓮,而不是砸缸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几乎人人耳熟能详,在我们的记忆中,“司马光砸缸”应该是这样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个孩子叫司马光。一天,他跟几个小朋友在花园里玩儿。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掉进大水缸里。
别的小朋友都慌了,但司马光没有慌,他举起一块石头,使劲儿砸那口缸。缸里的水流出来了,掉进缸里的小朋友得救了。

不过在与司马光同时代的文献中,司马光砸的还不是缸,是击瓮。

这个故事发轫于宋代文人笔记《冷斋夜话》。当时,人们对此事的描述是司马光“击瓮”。

“瓮”与“缸”一字之差,实际却有大不同。

瓮是一种窄口宽腹的容器,小孩子登瓮落水后,由于瓮的口窄,难以施救,也只能“持石击瓮”。

相较于今天流传广泛的“砸缸”,宋代流传的“击瓮”版本,看起来更具合理性。


(图文部分源于《中国新闻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