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讨论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的第三篇。
这次刘姥姥进荣国府,却正好碰上一件事:因前面史湘云做东开了螃蟹宴,所以贾母正和王夫人等商量着要给史湘云还席。最终按宝玉的提议,搞了个类似吃西餐那样的“分餐而食”的方式,摆在大观园里吃。既吃宴席,又游花园,也就是充分体现了“宴游”之意了。
刘姥姥受老太太的邀请,“也热闹一天去”,于是也有幸与焉。
在宴游活动期间,她充分领受了闻所未闻的豪门大户奢华做派,也无可避免地表现了乡下老妪的滑稽可笑。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刘姥姥怀着感恩之心,凭着朴实的生活智慧,展现的恰如其分的配合意识和能力。
本文重点说陪贾母游玩。
我们就从进园说起。当时李纨已经叫人给老太太们安排了各色折枝菊花,用来戴在头上。老太太拣了一朵大红的簪在鬓上了,叫刘姥姥也来戴花。
老太太之意,自然也是让刘姥姥如她一样戴上一朵,结果王熙凤一听老太太叫,岂会放过这个捉弄刘姥姥逗老太太开心的好机会,马上拉过刘姥姥,说要亲自给她“打扮”,“将一盘子花横三竖四地插了一头”。
花能衬人,不过戴得好能衬得戴花人漂亮,戴得不好却会成为反衬。
凤姐此举,哪里是给刘姥姥戴花,分明就是故意出她洋相。都不用上图,我们的脑海里就会出现刘姥姥满头乱七八糟插满菊花的丑样——她的头变成用来插花的草垛了。
不用说,这“笑果”是极好的,“贾母和众人笑得了不得”,停都停不下来了。
换一个人,比如赵姨娘,那是非引为奇耻大辱不可了吧,刘姥姥却是这样回应:
刘姥姥笑道:“我这头也不知修了什么福,今儿这样体面起来。”
她把自己的头当成一个客观物体来“欣赏”了。众人都笑着说“把你打扮得成了个老妖精了”,要她把花都拔下来摔到凤姐脸上去,她又笑着说:
“我虽老了,年轻时也风流,爱个花儿粉儿的,今儿老风流才好。”
她不从插花的效果(衬托人美)来说这事,如果说这花戴着让自己变美了,那可就变成“睁着眼睛说瞎话”了;而是从有机会戴花是一件“体面”的事、一件“风流”之举的角度来说,就是说,尽管“扮丑”了,但不影响体面和风流。
她用这个拿自己形象开玩笑的方式,既化解了尴尬,又烘托了氛围。
说笑间一行人到了沁芳亭上,贾母问刘姥姥这亭子好不好。毫无疑问,任何一个人,只要不是存心捣乱,此时都不会说这亭子不好,区别只在于怎样说“好”才显得好。刘姥姥是这样回答的:
刘姥姥念佛说道:“我们乡下人到了年下,都上城来买画儿贴。时常闲了,大家都说,怎么得也到画儿上去逛逛。想着那个画儿也不过是假的,哪里有这个真地方?谁知我今儿进这园里一瞧,竟比那画儿还强十倍。怎么得有人也照着这个园子画一张,我带了家去,给他们见见,死了也得好处。”
你看刘姥姥通篇没有一个“好”字,却字字句句都分明在说“好”:
她用“念佛”(可以说一路都在念佛)来表示感谢老天慈悲让她有机会来到这么好的地方,她用年画来进行强烈对比衬托这地方的好,她还用要带着照这个园子画的画回家去跟村里人分享来表示对这里的极度喜欢,同时也肯定了这里是乡下人梦想的“天堂”。
她说得实在太好了,实在比单纯地说“好,实在是好”显得真诚太多了。听到这样的话,谁能不开心呢?
贾母立即顺着她的话说,她的小孙女儿惜春就会画,要不明天就叫她画一张。
这是老太太一高兴顺口说的,刘姥姥恐怕不会真以为明天可以拿画回去,因为她自己也不过就这么一说而已,并未真打算讨画回家去。
但她太会应景配合了,听贾母这样说,表现得喜出望外,忙跑去拉着惜春说道:“我的姑娘,你这么大年纪儿,又这么个好模样,还有这个能干,别是神仙托生的罢。”
又是年轻,又是漂亮,又是有才华,真是太会哄人了。不过主要是哄老太太,毕竟刘姥姥对贾府仍属陌生;惜春当时没表态,心里是不开心的,因为她其实并不是个特别“上进”的女孩儿。后来都怪到刘姥姥身上了,嫌她多事。如果不是她嘴巴太抬举人,惜春这有个性的女孩儿弄不好现场就给她吃白眼了。
但我们此前已经说过了,刘姥姥的特色是建立在真诚基础上的圆通加朴实,并不是纯粹溜须拍马的“圆滑”,不然就跟马道婆之类的人没什么区别了;所以像贾母这样见过大世面的老人就很喜欢,就乐意继续带着她“都见识见识”,破天荒第一次几乎把整个大观园走遍。
接下去刘姥姥跟着贾母到不少地方打了卡,最重要的则是几位姑娘的住处;每个住处都给刘姥姥留下了深刻印象,同时她也尽其所能地搞好配合,原则就是把她的真实感受表现出来。
在林黛玉居住的潇湘馆,刘姥姥留下的印象比较多,先是摔了一跤,然后参观了房子,后来又听到了换窗纱。这里重点讲讲参观房子。
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误认作“哪位哥儿的书房”,不料贾母说是她外孙女儿黛玉的屋子。这出乎刘姥姥预料,“留神打量了林黛玉一番”才笑着说:
“这哪里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后来她又拿黛玉的小屋与此前见过的大屋作对比,说:
“如今又见了这小屋子,更比大的越发齐整了。满屋里的东西都只好看,都不知叫什么,我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
可以想见,刘姥姥在留神打量黛玉时,一方面是惊于她超俗出尘的美丽,另一方面想到了刚才她已经表扬过了的惜春。在她心里,老太太的孙女儿惜春这小姑娘已经像是“神仙托生”的了,如今老太太的外孙女儿却更在惜春之上,这可叫她怎么说好?
她的办法是不再夸“姑娘漂亮”,而夸她的绣房比“上等的书房还好”。书房只有男子才得有,她说黛玉就如同拥有一个上等的书房,那实在是把黛玉的地位抬举得更高了。又说“越看越舍不得离了这里”,就越见得自己对这里的喜欢了。
在探春所居秋爽斋,书中介绍了里面的书案字画,其中有一句“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应该就是刘姥姥的印象了。
在宝钗所居的蘅芜苑,刘姥姥的印象应该就是如“雪洞一般”了。
在妙玉所居栊翠庵,刘姥姥的印象是喝了半盏用“旧年蠲的雨水”煮的“老君眉”,感受是“好是好,就是淡些,再熬浓些更好了”。并且后来她喝茶的那个很值钱的杯子也被宝玉从妙玉那里要来送了给她,因为妙玉嫌脏要扔了(不过这个她并不知情)。
在以上三处,刘姥姥都没说什么话,这固然有作者行文的详略有度,就人物来说却也有基本上所无从置评的缘故,这也就是“不写之写”。
总之,陪游玩陪得挺成功。事实上,说贾母等一行人陪着刘姥姥游园,又何尝不可呢?
因为贾母的开心,既来自游园,也在很大程度上来自刘姥姥。后来王熙凤就跟刘姥姥说了,老太太为了她,都被风吹病了。
当然,整个游园活动中也出过岔子,比如属于整个大观园里最重要的地方的怡红院,刘姥姥就是误打误撞闯进去的,当时贾母已因疲倦回去休息了,刘姥姥则因饭后喝多了酒,“且吃了许多油腻饮食,发渴多喝了几碗茶”,又毕竟年迈,拉肚子了。
本想原地解决,被制止后,找地方解了手,一起来却忘掉东西南北,自己摸去宝玉的怡红院了。那里给她留下的最深的印象是像个精致的小姐闺房,并且在宝玉的床上睡了一觉。天幸是袭人及时发现,收拾妥当,未出更大的洋相,未给她的二进荣国府减分。
而这,一方面是袭人是那种稳重和平的人,另一方面也是与刘姥姥与荣国府上上下下的人结下“善缘”有着直接关系。
刘姥姥陪游一节就简单介绍到这里,下回再讨论“陪吃”,敬请朋友们关注讨论。
作者附白:本人喜欢阅读和搜罗电子书,关注并私信书名,必尽力满足。
此处所有图文,均为本人原创,不论深浅,只求用心。望朋友们评、赞、藏、转,不吝支持,公众同名,敬请关注。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