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亲密关系是极亲密又独立。
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希望对方是完全开放的,这样我们才会觉得是安全的、可控的。我们对他(她)有所保留的部分,会感到非常的不安。
我们来看下,一个人在亲密关系中为什么要有所保留。如果完全融合了,意味着自我消失了,只有关系,没有自我。自我消失表示死亡,所以人在过于亲密是,会感到透不过气,想要挣脱出来。
亲密关系和独立自我是有冲突的。那为什么人渴望有亲密关系,又惧怕对方离开呢?从本质上来说,是没有独立的自我。认为“我”只有放在我们之中才有意义,如果失去关系,我就不复存在了。
唯有两个独立的人,才能建构亲密无间的关系模式。两个人之间有共同的地方,可能是现实的意义,比如:孩子,财产,家簇联合,也可能是性,情感,精神上的交流。这些共同之处,足以让两个人建立稳固的联接,彼此也能充分意识到这点。
同时,两个人又有各自保留的部分,这并不意味着不信任对方。相反是非常信任,才会允许对方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留有自己一定的空间。而这些保留的自我,会让自己永远充满吸引力,让对方有不断探索和重新认识的兴趣,这会让关系有良好发展的动力。最大程度上的求同存异,才能让亲密关系持续发展。
良好的亲密关系有以下三个特点:
首先是在亲密关系中保持忠诚,以更为宽容的心态去包容伴侣的缺点,是维持亲密关系的稳定剂。
其次是保持满足,时常赞美伴侣,感谢伴侣的付出,可以帮助亲密关系建立良好的正向反馈,形成你来我往的良性循环。
最后是保持良好的可修复性,是维持健康长久的亲密关系的必然选择。亲密关系能有多远,就取决于这段关系的可修复性有多强。
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指 出,人类内心中始终有一种强烈的情感及归属需求——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不仅存在情侣或夫妻间,还存在于亲子、同胞、密友等之间的关系中。
英国精神病学家鲍尔比首先提出依恋理论,之后众多研究者逐步发展为至少三种依恋类型。研究认为,儿童身上表现出来的依恋特征,在成年以后仍然会显露出来,所以成人具有和儿童类似的依恋类型分类和特点。
A.安全型依恋:很容易和别人接近,不会由于对别人太过依赖或被抛弃而感到苦恼。这样的恋人也会在安全的、忠诚的互动中享受爱恋,而且关系可保持令人满意和持久的状态。在人群中约占70%。
B.焦虑——矛盾型依恋:对他人不够信任,会产生较强的占有欲和嫉妒心。他们和同一个人的关系可能会反复出现破裂的情况,当发生冲突时,易激动和愤怒。在人群中约占10%。
C.回避型依恋:很容易回避亲密的关系,对这种关系表现出较少的兴趣,更倾向于摆脱这些关系。既害怕他人,又排斥他人。在感情中可能陷入只有性没有爱情的一夜情。在人群中约占20%。
上述成人类型的比例与婴儿的三种类型非常匹配。
影响亲密关系因素:
1、童年经历的痕迹影响着成年的行为。
2、儿时父母之间的互动关系,也将会被内化到孩童内心,对其未来亲密关系(尤其是伴侣间的)的建立产生较大影响。
3、两性的公平原则和自我表露也是影响亲密关系因素之一。
所谓“假性”亲密关系包括,那些没能真正有效建立起来的或者曾经有过亲密的体验,却因某些内在因素或冲突正逐渐淡化了的亲密关系,这也许在于关系双方对婚姻理解得不透彻,对自己和对方认识不够,感受和体验存在偏差,双方的依恋类型也有不小差距。
不良的亲密关系后果很严重,不健康的亲密关系将带来以下影响:
1. 影响婚姻质量
亲密关系不良者,长期陷入争吵或冷战状态,彼此冷漠、消极回避、难以建立真正的的信任。伴侣间的性关系也难以和谐美满,这通常是婚姻破裂的重要因素。
2. 影响身心健康
倘若亲密关系出现问题,且长期得不到有效改善,会使人心神不宁,增加身体的患病几率。研究证实,相比婚姻和谐者,婚姻不幸的人患抑郁症的几率将高出10倍。另外,不良的亲密关系,让人心生抱怨和愤怒,严重影响家庭氛围,甚至可能影响下一代的依恋关系,父母的不作为正亲手给孩子今后的生活之路埋下了“定时炸弹”。
学习如何加深亲密关系非常有必要:
1. 要想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首先要与自己建立亲密关系。
2. 懂得付出,敢于自我表露。
3、亲密关系需要不断增添更多二人世界的私密内容,两人若能保持相互畅通的联系、倾诉、认同、接纳,又不失去自我的个性,那么婚姻生活将会保持和谐美满。
4、伴侣之间亲密关系的改变,需要双方有共同的意愿和决心。
良好的亲密关系既是作为生活健康、事业发展的保证,又是我们所有关系的基石,亲密关系决定着我们的价值感和幸福感,值得每一个人去拥有和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