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女儿读书,她刚刚两岁,所以大部分书都是绘本。没有孩子前,根本不知道绘本这个词汇。现在以我的理解,画多字少的针对低龄幼童的图书就可以概括为绘本。她虽然对于读书、画画兴趣极大,每天都会嚷着让我给她读书或画画,但实际上对于她来说读书和画画都是一种形象化的语言学习和表达方式。
那天晚上睡前读书,她指着书上画的一个杯子,照例说“杯子”。我读了无数遍的书,想找点新鲜角度,就问她:“杯子里面装的什么啊?”她立马回答:“奶!”我听了就笑了,因为平时她不太爱喝水,杯子里装的都是她的牛奶,偶尔渴了想喝水也是喝我杯子里的水。于是我纠正道:“杯子里除了装奶,也可以装水哦。”她不容分说的说:“是奶!”我重复:“水也可以。”她急了,小手向下抗议的挥舞着:“奶、奶、奶!是奶!”
我忽然愣了,是不是生活中那些笃定自己正确的人也一样,像孩子一样所经历的和知道的越少,就越坚信自己看到的才是真相?知道的越少,我们就越确信自己所知的正确,知道的越多我们反而越无法笃定自己的观点是对的。有时候,是不是接纳度越大的人是因为见到了更多的可能?
是不是我女儿这样的“笃定”一定是坏事呢?也不见得。有的时候因为看过了太多正反皆可说的通的现实例子在自己周围诞生,我们会因为人生的种种不确定性而患得患失,无法心无旁骛的相信和做一件事。可是那样笨拙的笃定,也许是对抗不确定的一种简单却可以执行的办法。
知识不是一种真理,只是一种我们认识世界的现有状态,所以它会变化会更新。就如同现有科技的发达,让我们对自己的生活的认知更加细腻,但也不免让我们陷入这种复杂繁多中。当你不了解和不确信这些知识时,它对你认知带来的影响不会影响到你日常生活的行为选择中。而且怎么用,用到什么度,真的因人而异。举个例,现在的我们会在乎食物的营养成分、会在乎食物厨具餐具和服装安全成分、会按照儿童心理学照顾孩子的学习生活而不错过他们的发展关键期,这些东西在几十年前并没有人知道。那时的人们可以依然生活如故。你一定会反驳,科技是为了让人们更好的生活,这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假设你是一个传染疾病科的医生,你知道许多在公共场合感染恶性传染病的实例,你觉得你会变成怎样?你也许会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外出回家一定换掉衣服洗澡更衣,消毒杀菌剂无处不在。因为你知道这些知识,也知道更具体的后果,你受到的影响会更深更远。
科技的发现让我们所知更多,但它仍然是一个领域的概率化概括,它无法涵盖所有情况。所以有时候,知识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也会限制我们的思维。给那未知的世界,留一些敬畏之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