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高考季,看着自己家的孩子利利索索地安排自己的考试行程,心里很是高兴,大有“孩子真的长大了的感觉”。尤其是,这两天在和孩子做体验式家庭教育,学着当着孩子的面学会了“示弱”,真的感到很有效果。
其实,孩子的短板我和妻子真的都知道,尤其是生活自理自立内务成长方面。但是,总不能在孩子高考的季节里去纠正吧,话又说回来孩子临时也真的没有时间去做这些。
过程是怎样形成的呢?还不是来源于做父亲母亲一直强势付出的主要原因?生活中,我们无微不至,只要是孩子的事情,我们一直在竭尽全力能做多好做多好。面对我们的孩子,我们提供给他们上帝式的服务,有求必应——婴儿期,孩子一哭一闹我们就着急上火马上勤劳的把她抱起来,而且还自诩自己家的孩子最聪明感官发达“一抱起来就不哭了”;再大一点到幼儿园时期,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恨不得钻进孩子的脑筋里去,操心于包办代办无微不至;小学时期中学时代,只要孩子安安静静学习,我们不追求其它,从吃喝拉撒睡到衣食住行玩,全员式“服务生”免费的“勤务员”傻瓜式全方位“保姆”。
有句话说,现在的家长爸爸争当“超人”妈妈力争“强人”,但总是忘了这样做孩子需要不需要,长期如此以往合适不合适。
久而久之,我们的孩子完完全全对我们的倾心付出当成“义务劳动”社会公益——“是应该的”习以为常。但是,我们中的很多人,由于年龄的增长,精力的释放流失,家务家族事务,工作以及心理的劳累和压力源增加而渐渐力不从心。心中一定在呼唤孩子的帮助和理解,并产生出需要孩子的陪伴和帮助,甚至是期望得到他们的理解、心疼和感恩的情愫来。
看着孩子奔走在求学的路上,我是一直心疼孩子的辛辛苦苦的付出的,妻子也是。但是最近的高考,我只说了一句话:“最紧张的人是你妈妈,帮帮她!”我家姑娘就真的好像很听话,而且真的也相对平时平心静气的多了。当然,我承认我自己是溺爱孩子的,最起码嫌疑最大。但是,慢慢地靠近孩子的心学着走进她,发现教育教养孩子真的需要我们去示弱一番,动一番大脑筋。我们已经习惯于站在讲台上说话,站在平台上说话,站在高高的山上说话……我们强势,我们抽象,我们冷冰冰……却不自知。今天,我真的举不出新的例子来,但是估计当妈妈的都有被儿子保护过得小事情,当爸爸的都有被女儿关心过的小细节,不妨请大家详细说来听一听。
我只是坚信,父母示弱,会使得孩子的自信心增强,能提高孩子的责任感,并进一步激发孩子对家人的亲近感,让我们的孩子们做事情积极主动(比如学习、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等等),更能启发我们的孩子们感恩的心——初心爱心。
今天我的观点是:别强势,做会示弱的爸爸妈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