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4月7日,我们新区教育人怀揣期望,奔赴江苏省无锡市南湖小学,参加了第一届小学语文学科组建设名片展示暨著名特级教师教学观摩活动,其中最让我震撼的,是武凤霞老师所呈现的朴素、朴实、充满语文味儿的语文课。
武凤霞老师语文课的语文味儿,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整个课堂教学,没有任何花哨、多余的成分,只是紧扣句段的阅读来进行,这也印证了王荣生教授在《阅读教学设计要诀》中所说的话:“一篇文章,作者所要表达的所有意思,都蕴含在文章的字句之中。我们应该引导学生从文章的字句中去触摸作者的心灵,去体悟作者的情感,不对文章进行人为的附加,也不要对它妄加揣度。”武凤霞老师讲授的《爱之琏》这一课,整个课堂只有一个问题,就是文中三个人物一一乔依,女店主(也是乔依的妻子),老妇人一一他们分别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武凤霞老师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依据文章内容来回答。 在指导学生进行文本阅读时,武老师除了引导学生关注能直接表现主人公精神品质的词句,比如说为了给老妇人修车子乔依的脚腕都蹭出了血、手冻僵了等重要词句,还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次要词句,比如说乔依没穿袜子,戴的破手套等细节,让学生理解,次要词语所勾画出来的细节,对主人公精神塑造有着重要的衬托作用,乔依在这样贫穷的状态下帮助了老妇人,却不要老妇人给他的钱,一个贫穷而有爱心的乔伊更为感人。
对于乔依的感人形象,武凤霞老师没有一句评论性的语言,只是引导学生关注文中的词句,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这些重要的和次要的词句,让学生在朗读中自己感受、品味。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阅读的方法,又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语文味儿十足的第二个的表现是重视语文学习方法的指导。比如武凤霞老师在让学生概括故事内容的时候,一开始学生不会概括,说的特别详细,几乎就是把整个故事又讲了一遍。武凤霞老师要求学生说得再简练一些,但是学生说的还是不够简练,这时,武凤霞老师就教给学生方法,让学生用上“首先、然后、最后”这三个词语,说清首先在哪儿发生了什么,然后发生什么,最后又发生了什么。学生用这些词语把事情穿起来之后,武凤霞老师再次指导学生把“首先、然后、最后”这些词语去掉,再说一遍。最终,学生学会了用很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这个故事。
武凤霞老师语文课的语文味儿还表现在她时刻把文本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连接起来。比如文中有一段写乔依帮老妇人修好车后,站在原地,一直看着老妇人开车离开,乔依才走。武凤霞老师问学生,这如果也是一种送的话,叫做什么送。学生马上就回答出来是目送。武凤霞老师又问:“你们有过被目送的经历吗?”学生马上说幼儿园毕业的时候老师目送自己离开幼儿园,自己上学的时候爸爸妈妈站在校门口目送自己进教室。武凤霞老师总结道:“你们说的大都是父母、亲友、老师的目送。可是在文中,乔依和老妇人既没有血缘关系,又不是师生,更不是朋友,他们仅仅只有一面之缘,乔依为什么要目送老妇人离开呢?”通过思考,学生明白了乔伊是担心老妇人的车子再次坏掉没人帮她修,这样乔依的形象就更加丰满更加感人了。将文本和学生的生活经历结合起来,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才会更深刻。
当然,这节课还有很多能够体现语文味儿的地方,比如说武凤霞老师在这节课的结尾,让学生仿写一个环境描写的片段,来暗示乔伊的生活会好起来的;包括在文章学习的过程中,武凤霞老师渗透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的情感教育……
武凤霞老师的语文课纯净、朴素,充满浓浓的语文味儿,这让我想起如今的优质课比赛,好多老师动辄就用大量的图片、音频和视频充斥课堂,整个课堂等教学活动花样百出,将语文课上成了表演课,显然背离了语文教学的初衷。
用语文的方式教语文,这应该成为所有语文老师的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