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里有这样一个故事,请自行体会:
太史某,为狐所魅,病瘠。符禳既穷,乃乞假归,冀可逃避。太史行,而狐从之。大惧,无所为谋。一日,止于涿。门外有铃医, 自言能伏狐。太史延之入。投以药,则房中术也。促令服讫,人与狐交,锐不可当。狐辟易,哀而求罢;不听,进益勇。狐展转营脱,苦不得去。移时无声,视之,现狐形而毙矣。
昔余乡某生者,素有嫪毐之目,自言生平未得一快意。夜宿孤馆,四 无邻。忽有奔女,扉未启而已入;心知其狐,亦欣然乐就狎之。衿襦甫解,贯革直入。狐惊痛,啼声吱然,如鹰脱𫖕,穿窗而去。某犹望窗外作狎昵声,哀唤之,冀其复回,而已寂然矣。此真讨狐之猛将也!宜榜门驱狐,可以为业。
果然,人才是最可怕的生物。出于科学研究的考量,我稍微查了下资料,《玄中记》里记载,狐五十岁能变化为妇人,百岁为美女。这一是说明质量有区别,狐狸也是越陈越香,二是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已经摸索出了一定的客观规律。可惜和其他文本进行对比发现,对时间的记载稍微有些出入,也不多,就差一位。同时期的同时代的葛洪就记载:狐狸豺狼,皆寿八百岁;满五百岁,则能变为人形。《搜神记》则说:“百年之雀,入海为蛤。千岁龟鼋,能与人语。千岁之狐,起为美女。”忽略押韵和审美带来的偏差,这两项记载应该是不冲突的,那么最低标准就应该是500年。对于某些追求生活品质的LSP可能就需要千年的了。那问题来了,怎么识别野生的千年狐狸呢?书里也有记载,需要的同志可以按图索骥:
非干虎啸,岂是龙吟。淅凛凛寒风扑面,清冷冷恶气侵人;到不能开花谢柳,多暗藏水怪山精。悲风影里露双睛,一似金灯在惨雾之中;黑夜丛中探四爪,浑如钢钩出紫霞之外。尾摆头摇如狴犴,狰狞雄猛似狻猊。
还没有冷静的同志可以读一下这首白居易的诗,里面经典的句子以后评价美颜滤镜下的小姐姐也能用上:
古冢狐,妖且老,化为妇人颜色好。
头变云鬟面变妆,大尾曳作长红裳。
徐徐行傍荒村路,日欲暮时人静处。
或歌或舞或悲啼,翠眉不举花颜低。
忽然一笑千万态,见者十人八九迷。
假色迷人犹若是,真色迷人应过此。
彼真此假俱迷人,人心恶假贵重真。
狐假女妖害犹浅,一朝一夕迷人眼。
女为狐媚害即深,日长月增溺人心。
何况褒妲之色善蛊惑,能丧人家覆人国。
君看为害浅深间,岂将假色同真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