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上周起,薛兆丰老师在“得到”App上的北大经济学课中开始引入经济学思维在时间维度上的理论与应用,听过之后颇有打通之感,觉得个人成长中的许多问题都可以用经济学思维来分析解读。遂决定把这些念头整理记录下来,并尝试用文字延伸思考,看看是否会有更多收获。
与个人成长有关的几个经济学概念
易耗品与耐用品
所谓易耗品,就是那些可以一次性消费完毕的东西。比如一份食物,咬一口吃下去,这一口就没有了,无法再重新吃一次;比如一张车票,用掉了就没有了,再坐车就必须重新买票。
所谓耐用品,是它提供的服务、它发挥的功能,必须是在一个时间段内慢慢发散出来的,我必须在时间流逝的过程中来使用它的价值。比如水果是易耗品,但生产水果的果树却是耐用品,只有给它年复一年的时间来不断结果,才能在年复一年的时间进程中享受果树带来的价值。
任何一种能够带来收入的资源、本领或者禀赋,都是一种耐用品。所以,对于我自己来说,自身的人力资本就是一种耐用品。成年自立之后,我作为一个人的价值,在职场上也好,在家庭中也罢,我在所有角色中的能力价值都无法一次性全部消费掉,而必须在时间维度上一点点发挥出来,并同时在这个过程中换取收入,不只是经济上的收入,还包括心理上的、情感上的、社交中的各种具象的或抽象的收获。
不耐
这很好理解,就是字面上的意思——不耐烦,没耐心。
人对消费其实都有一个时间上的偏好,会更倾向于当下的确定性的消费,而消费时间的延迟会带来不确定性——当下消费能得到的好处在未来产生的新的条件下有可能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无法再执行这个消费而与这些原本已经到手的好处失之交臂。所以,在其他条件都不变的情况下,人总是希望早一点消费比晚一点消费好,不耐是人的自然倾向。
但每个人不耐的强弱程度会有不同。影响不耐程度的因素有很多,比如年龄——老人比年轻人更不耐,因为年轻人有更长远的未来而老人则没有那么多时间可以等;比如时局——兵荒马乱的年代人们每时每刻都会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而和平年代里人们就能看到比较远的未来。
最触动我的影响不耐程度的因素是:想象力。能把未来的奖励想象的越大越重越具体,不耐的程度就越低,就越能够抵抗立即消费的冲动,延迟满足感,而把注意力聚焦于未来的那个更大的奖励。这个演绎听起来是不是很熟悉?对,这就是自律。自律能力的背后就是想象力。那些支撑人们在恶劣环境下坚持到底的信念其实也是是源于对未来前景的想象。
贴现率
在今天看来的未来价值打折的程度。
这个稍微有点难理解。我们可以这么想,根据前述不耐的概念,相对于延迟满足而言,人们会更倾向于立刻消费。那么为了补偿人们延迟满足而付出的耐心和承担的风险,就必须支付一定的好处,这就是利息产生的基础。就是说,如果要让人放弃眼前的好处而等待未来的好处,那么未来的好处必须大于等于眼前的好处与同意等待所能接受的最少利息之和。这个利息的多少就可以用贴现率来描述。反过来说,把一件事物在未来的价值折算到当前时,这个价值是要打折的,这个打折的速率就是贴现率。
由此,未来的价值与现在的价值是不能够直接比较的,必须考虑贴现率把未来的价值打过折扣之后才能与现在的价值作比较。而贴现率越高,未来的价值在现在看来就越不值钱。
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在我们的常识中,投资和消费看起来像是一对互不相容的行为。一共就这么多钱,全买了理财就不能去吃大餐,多花了些钱买理财就只能少吃几顿大餐。但把时间尺度放大一点看,今天推迟吃大餐而去买理财是为了在未来获得盈利而能吃更多顿大餐。虽然眼下的收益降低了,但从更长的时间上来看,总收益得到了提高。
如果不考虑不耐的因素,从长远来看,其实人们普遍追求的不是某一个时间点上的消费最大化,而是追求整个时间周期上的收入总和最大化,所以,结论来了:投资是时间维度上的平衡消费。投资与消费就这样被打通了。
我会为自己的未来支付多少利息?
把前面准备的各个概念串联起来,很容易就得到下面的逻辑:
个人价值是个耐用品,其总价值等于整个时间历程中发挥出来的所有价值之和,越提高单位时间上的价值,总价值就会越高。
而在漫长的人生历程中,每一个时间点上我能发挥出的价值大小都在于前期的积累,换句话说,在于我愿意放弃多少立即消费的机会推迟当下的满足感,转而投资自己换取未来时点上更高的单位时间价值。
但毕竟要到人生的终点时才能谈我这一生的总价值是多少,那是发生在很遥远的未来的事情啊。站在此时此刻,当我面对立刻就能爽一下的机会(现在的价值)和期待未来更牛逼的我能爽更大一下的机会(未来的价值),我该如何取舍呢?虽然从绝对值上看,“爽更大一下”肯定比“平平常常的爽一下”要来的更爽,但他们之间却是不能够直接比较的,因为未来的价值要打个折扣才能跟今天的价值作比较。
眼下的价值是确定的,假设未来的价值也是确定的。要把未来的价值拿来与眼下的价值比大小,除了他们各自的绝对值大小之外,另一个更重要的因素就是贴现率。我给未来价值的贴现率越低,未来的价值就越有机会胜出,而给未来价值的贴现率越高,我就越会倾向于放弃未来选择及时行乐。
而贴现率(即为了延迟消费而必须支付的利息多少)产生于不耐,我的不耐程度越高,贴现率就越高,未来的价值在今天看来就越不值得期待。
而不耐又源于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判断。这种判断是没有客观标准的,会随着我所处的外部环境和当下的心理状态而改变。我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判断越强烈,我就越会选择今朝有酒今朝醉,什么自我投资,什么个人成长,通通不如让我现在就玩乐到爽!
如此看来,我为自己未来的不确定性所支付的高额利息将可能成为阻止我走向成功的巨大障碍。
而这份高额利息的支付却不是原因,而是一个结果,一个源自我心底对不确定性的恐惧和厌恶而产生的结果。
想象力是减免利息的法宝
影响不耐程度的诸多因素中,除了年龄、时局等等其他各种客观因素外,我最有可能掌控的主观因素只有一个——想象力。
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第二大习惯——以终为始中讲到:“任何事物都需要两次创造,先在头脑中构思,然后付诸实践。”这已经很好的诠释了“想象力”的重要作用。在我开始花掉余生时间把我活成自己之前,我应该先向自己问问清楚:“我期待在未来会遇到什么样的自己?”
这是一个特别值得认真对待的问题。我对未来的愿景越清晰,我所期待的那个奖励越具体,我内心越相信她的真实性,这个想象中的未来就越会带我走向她,在面对压力时能给我巨大的能量,在面对诱惑时能让我足够的自律。
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从心底接受她相信她,让未来在我心中变得确定,降低不耐提升自律,未来的价值就不再虚无缥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