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老师回顾了他当年一位叫“金光”的朋友,这位朋友既没有辉煌腾达的事业,也没有伟大的壮举,但是李笑来愿意花一周的时间和几万人一起分享他故事,原因就在于‘不抱怨’。当年金光从事包工头工作,在朋友面前吹嘘自己以后会辉煌腾达,但是后来事业并不顺利。被人陷害和背叛,还欠了好多外债。但是当它们再次相遇的时候,金光脸上还挂着笑容,聊的都是趣事,对自己的麻烦只字不提。李笑来觉得也许因为金光是个骄傲的人,所以对自己的困境不提。但就是因为他的不抱怨,给李笑来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让李笑来成为亿万富翁这么多年后还一直记得他的笑容。我们时常遇到一些特别阳光的朋友。跟它们在一起的时候,似乎总是特别开心,但又说不u出为什么如果我们细心观察,那是因为它们不抱怨。
其实,抱怨,是无能,无奈的表现。
我们遇到麻烦和困难时,能解决就解决,解决不了就成熟,这才是正确的态度。抱怨没有任何用,它只是用来向别人展示自己的无能自己的无奈而已。
我们不能抱怨,因为;
抱怨会上瘾。尤其是当周围有人“愿意”听你抱怨时,我们更容易掉进坑里。事实上没有人喜欢听抱怨,那些看上去愿意听你抱怨的人,是因为它们在意你的情绪。此外,好比人们吃东西,当吃惯了某种食物,味蕾对这种食物产生依赖的感觉,甚至会上瘾。那么抱怨也一样,你说出的每一句抱怨,实际上不仅仅是情绪的宣泄,也是对大脑的刺激,它会让神经细胞适应,甚至期待这种消极想法的再次出现。有没有发现,越抱怨的人越喜欢抱怨,从他的口中你会觉得他的生活简直是糟糕透了,不是工作不顺心就是家庭生活不如意,各种事情(这里暂且不提天灾人祸这种不可控的大事,咱们从小事着眼)。而且这类人往往把自己局限在说出这些痛苦,并没有关注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我么怎样才能不抱怨:
首先:区分“发泄”和“抱怨”。发泄是人的某方面情绪积累到了一定量,需要找个载体来承接,这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抱怨”是把着眼点放在他人身上,并主观的认为是由于对方的过错和失误造成自己某种程度的不爽。前者是往内看,解决情绪。后者是往外看,累加情绪。那么,我们要反观自己,为什么他人的行为会引起自己的情绪?是不是内心不够强大还是已经形成所谓的受害者模式。
其次:和不抱怨的人在一起。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喜欢抱怨的人往往很愿意抱团取暖,因为能在彼此那里找到共鸣,但这个共鸣并不一定是积极正面的。
再次:有意识的纪录自己抱怨的次数。我们可以练习纪录自己抱怨的时间和对象,这样能很好的给自己提供一个参考。往往纪录下来抱怨的次数远远大于自己的想象。听上去这种纪录有点不靠谱,太难实施。但是所有东西都是可以刻意练习的,关键在于你愿不愿意去尝试。
不抱怨之后,你会发现:
1:麻烦事少了。停止抱怨之后,周围美好的人和事会多起来。也许他们的行为语言照旧,但是一进开启了不抱怨模式,所以他们很少能影响到你。同理,你会用积极的心态去对的周围的人,一个良性循环就这样形成了。
2:自己变能干了。遇到困难的时候,因为不抱怨,所以首先会想对方这样做的原因,也许是心智模式不成熟,也许是想达到某个目的。关注对方的情绪,然后再解决自己问题。这样实施起来会顺畅很多。比如说:老婆对老公说“我好像病了,你怎么都不在意我呀。这个时候如果老公说:啊?病了,那现在是不是很难受,都怪我这两天忙工作没顾得上你,下午我带你去看医生,好吗?我相信这话老婆听了会很舒服,因为这位老公先关注了老婆的情绪,再给出解决办法。 如果老公直接说:哦,病了,那下午去看医生吧。老婆听了之后总会觉得这话缺了点滋味。
愿你我都能珍爱生活,远离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