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通常表现为紧张、焦躁、担心、恐惧,甚至神经质地重复做某一件事情或某个动作。
焦虑不仅会带给孩子精神上的痛苦,导致抑郁、自卑、孤僻等心理疾病,还会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因此,作为家长,一旦察觉到孩子有焦虑情绪,就要及时加以疏导,帮助孩子重建正常、健康的情绪。
从理论上讲,儿童焦虑症一般可分为以下五种类型。
1.素质性焦虑
有这种焦虑情绪的孩子,通常神经系统发育不是很健全,对周围的环境非常敏感,因此,即使极其细微的变化,也能引起他们情绪上的不安。
2.环境性焦虑
顾名思义,这种焦虑情绪是由于外界环境对孩子施加精神压力产生的。如果家庭中父母关系不和睦,学校小朋友之间关系不友好,孩子长期处在这种环境中就容易紧张、烦躁,极易产生焦虑情绪。
3.境遇性焦虑
这类焦虑通常是由某个突发事件引起的,比如,在家庭发生重大变故时,孩子就会担心未来可能发生的种种不好事件,因此心理上压力过大,导致情绪不稳定。
4.期待性焦虑
如果父母对孩子要求过于严格或者期待过高,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就可能导致孩子产生期待性焦虑。因为担心达不到父母的期望和要求而受到斥责,孩子就会感到紧张、害怕,甚至产生羞愧情绪。
5.分离性焦虑
当孩子与熟悉或亲近的人分开时,孩子会哭闹、情绪低落、郁郁寡欢等,这都属于分离性焦虑。尤其当孩子与父母分离时,这种焦虑会更加明显。为了表达对这种分离的抗议,孩子有时甚至会采取比较激烈的手段,比如,逃学、自残,就是为了得到父母的关注。
无论哪一种焦虑,都会对孩子的身心产生不良影响,要引起父母的足够重视。尤其是那些平时表现得温顺、乖巧,属于大人心目中的好孩子,由于平日特别注重大人的正面评价,因此也更容易产生焦虑情绪,需要家长特别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