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仇不报非君子,誓拿仇头祭此身》【三】①
十月,武安君分军为三,王龁攻赵武安、皮牢,拔之。司马梗北定太原,尽有上党地。韩、魏恐,使苏代厚币说应侯曰:"武安君即围邯郸乎?"曰:"然。"苏代曰:"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尝攻韩,围邢丘,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乐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无几何人矣。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武安君由是与应侯有隙!————北宋·司马光等《资治通鉴》
上回说到魏齐听说大秦宰相,竟然是当初自己想除之而后快的范雎,吓得赶紧逃离魏国,前往赵国投奔平原君赵胜。
这个赵国平原君是魏国信陵君的姐夫,曾在魏国大梁,魏齐跟平原君有一段交情。于是,魏齐被平原君偷偷收留在平原府。
他们哪里知道(也可能明知道,仍要如此做),这世上就没有不透风的墙,魏齐藏在赵国平原君家中的消息,早已不胫而走,为六国人士(狗仔队)耳闻!
秦昭王自然也耳闻这个魏齐,知道他就躲在平原君家里,秦昭王装作一点不知情。然后派人诱惑平原君去秦国,许以高官厚禄,就像当初诱惑孟尝君来秦国一样。
这个赵国的平原君一向畏惧秦国,秦王好言相劝,那还不赶紧去秦国跟秦王交朋友去!哪知道这次又是个大坑,差点回不了三晋②!^_^
平原君赵胜来到秦国咸阳城,秦昭王倒是好生款待了他,好吃好喝好玩,却是另派人监视了他的行踪,不让他离开咸阳城。
与此同时,秦王暗地里又派人前往赵国对赵王说:「从前,周文王在渭水边,得到姜子牙吕尚尊他为太公;齐桓公得到管仲,尊称他为仲父;如今我大秦昭王,得到魏国的范雎,早就在心里当他为叔父。秦王叔父的大仇人,如今在赵王你弟弟平原君家里,希望您把他的脑袋取了献给秦王,秦王必不会仇恨赵国!不然的话,您老弟平原君可就出不了函谷关啊!」
赵王无奈之下,派人围住了平原君府第,不想魏齐早已获得消息,抢先一步逃出平原君府,躲到赵国宰相虞卿那里。
这个虞卿,也是战国时代的隐士高人一个,并不把富贵荣华放在眼里。当初他被赵王一再邀请,才答应效力赵国。
如今虞卿为了朋友之义,也毫不在乎赵国这个相位,他们两人一合计,与其被赵王查出来,不如连夜逃走!=_=
逃去哪里去是一个大问题,齐国没法躲了。秦国最近跟齐国关系好,就像蜜里调油难分难舍。他俩去齐国,那是自投罗网。魏国和韩国同属于三晋,跟待在赵国没两样。燕国也跟秦国交好,不是理想之所。倒是楚国,或可避得一时风雨!
于是,两人决定由魏国路过,逃往楚国。而且,可以去魏国找信陵君魏无忌,借点盘缠也好跋山涉水。
魏齐可是魏国的公子哥,哪里吃过这种如丧家之犬的逃亡之苦。车马劳顿,星夜逃离,他俩从邯郸逃到信陵君封地。本想着,信陵君不至于闭门不见,哪知道这信陵君,喜欢临事犹豫不决,迟迟躲着,不面见魏齐虞卿两人!=_=
魏齐见当初的好朋友——信陵君迟迟不来相见,心生绝望。拔出宝剑仰天长叹道:「都说信陵君急公好义,今日看来不过如此,想不到,我魏齐也有走投无路的这一天。当初一步走错,如今满盘皆输啊!也罢,与其被人砍下脑袋,不如我自牄以谢罪天下,来得更有尊严!」,说完话,不等虞卿劝说,就刎颈身亡!信陵君经人劝说,才赶紧出来见二人,可惜为时已晚,大家都遗憾不已!
赵王听说魏齐已经在魏国自杀身亡,赶紧派了一个小兵,来取了魏齐脑袋给秦昭王送去。秦昭王这才放平原君回赵国!-_-#张禄大仇得报,总算可以告慰——当初魏齐残害自己身体的大仇!
司马光在最后评论说:范雎做人太恨,是一个「倾危之士」,我却觉得不然,范雎仅仅是恩怨分明,有仇报仇,有恩报恩罢了。当初王稽携带范雎回秦国,他一直铭记在心;郑安平帮助其逃离魏国,他一样未敢忘恩。时常在秦昭王面前,替两人说项,郑安平被范雎举荐做了秦国大将军,王稽后来做了一方太守!做人便需要恩怨分明嘛,这能有什么错,孔子都说「以直报怨」不就是有仇报仇,有恩报恩嘛!
『毕』
——……——
——……——
写于五年前今日(丙申年南国初夏)
黄思明修订于大西北③盛夏辛丑年五月十八寅时许巳午时许
2021.06.27星期天
夏至二候第2日
夏至三候④曰: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再改于辛丑年五月十八日辰巳时许
tips:
1.《此仇不报非君子,誓拿仇头祭此身》,此为第三篇,前两篇一时找不到啊,找不到。
2.三晋,指赵魏韩三国。春秋末,晋国的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专权。公元前490年,赵氏击败范氏和中行氏。公元前458年,范氏和中行氏的土地尽为韩、赵、魏、智氏四家瓜分。
公元前453年,韩、赵、魏联合击败智氏,平分其地,分别建立韩、赵、魏三个政权。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封三家为侯国,正式承认了他们诸侯的地位。《资治通鉴》记载:“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史学界以此作为东周时期春秋与战国的分界点。
3.大西北,是对我国西北干旱区的别称。特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西北五省)以及内蒙古西部。其中内蒙古部分包括阿拉善盟、乌海市、巴彦淖尔市、鄂尔多斯市、包头市、呼和浩特市、乌兰察布市。狭义上的大西北并不含最后三个市(包头、呼和浩特和乌兰察布市)。
一开始,我喜欢说自己定居北五省,如今说大西北更适合。北五省和大西北叫法虽有些相似,但是大西北范围更广阔一点,那就暂且叫大西北。北五省在民国时代更常用,大西北是解放后常用语,为了顺应潮流,今后一律用词“大西北”。(*^ω^*)
4.夏至三候,一候鹿角解,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
蝉始鸣,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夏至过后,遍地都可以听到蝉鸣声。
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