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很大,但我要说的是一件小事。
昨天去参加重庆拆书帮的活动时,有一位拆书家拆的片段是关于快速成长平台的。因为她本人是做培训师的,所以自然用培训师的案例来做练习。在这里,有必要将这个案例的内容全部展示在这里:
——————————————————案例分割线开始——————————————
背景:我刚加入一家新公司,以前我做的工作是培训讲师,现在要开始做培训管理。
职位:区域培训负责人
架构:属于区域。办公地点在某营业部,所有日常工作要听从营业部安排。
管理:双向管理——区域总和总部培训总监(培训总监工作地点在北京,平时与区域总一起办公)
我的工作权限:
1、在培训总监的领导下负责区域的整体培训工作,自己也有权限调整培训内容。
2、区域的讲师管理、课程研发、授课等。
3、协助区域总做好公司文化、制度建设。
面临的问题::
1、所在营业部的行政姐,已在公司做了两年,觉得我一进入公司就是负责区域级别的工作,很不爽,工作中处处针对我(在区域总面前说我坏话、故意不配合我的工作、故意克扣我的福利等等)。
2、我的管理和组织能力比较欠缺。
3、直属领导区域总是一个喜欢与人“交流”的人,也爱用会不会“交流”来判断下属的能力。而我是一个不太擅长与人“交流”的人,所以区域总不免对我有所看法。
4、我在区域推行工作的时候,很少得到区域总实质的支持。
5、当区域所有的培训制度建立完成后,我发现原来一切都很流程化,无法获得更多的有用知识。同时面对以上种种问题,觉得这个公司环境并不好。
可借用的资源:
1、集团会不定期举行管理会议
2、培训总监
3、我的工作权限
4、其他
——————————————————案例分割线结束——————————————
之所以要把这个案例如此详尽地复制上来,是因为我觉得这个案例实在是太符合我以前在国企工作时期的状态了,可以说案例中的“我”基本上就是曾经现实中的我。在小组讨论环节,拆书家要求每个小组成员讨论如何帮助案例中的“我”寻找发展机会和提供建议方法,对于这个感同身受的案例,我自然非常认真也非常投入,非常积极且快速地写好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本小组成员的认可,在汇报中也得到了拆书家和其他小组成员的肯定。
正当我还沉浸在这份被认同的喜悦中时,和我同组的一位女成员却毫无征兆地向这位拆书家开起了炮:“我觉得你这个案例太复杂了!一来就是5个大问题,我看完问题都花了好几分钟,然后再去思考每个问题的解决方法,基本上时间就不够用了!所以我基本上也不能讨论个什么名堂!”当时听到这话,我心中实在是一惊:完全没有想到在我看来是如此生动有趣的案例,居然在另外一个人眼中是如此枯燥无味且凶神恶煞。我的目光马上望向了那位美女拆书家,果然她的脸上有些挂不住了,这边的话音刚落她就马上说:“哦,这个问题可能我要解释一下:因为我在拆这个片段的时候自然会想到自己的经历,所以就用了我熟悉的场景来做案例。这个也只是给大家一个启发,关键是要找方法……”话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这个场景你熟悉我不熟悉呀!我看到这个案例完全没法参与讨论,只有听别人说的份!”
眼看一场和平的讨论要演变成一场争吵,我赶紧出面打圆场:“其实这个案例我是蛮喜欢的。因为对于我这种曾经做过培训工作的人来说完全是感同身受。”这话一出,两个女生都把目光转向了我,“不过呢,做为参与活动的成员既然提出了意见,拆书家作为拆书环节的主导人也可以考虑可否调整一下研讨内容,比如说让各位伙伴重点讨论这5个问题中的其中2个问题,这样既达到了目的,又不会给行业不同的伙伴太大的压力?”“好!这个建议好!下次拆书的时候我要把这个建议写进去。”美女拆书家频频点头。那位组员也说:“对!这样要好些。我是利用下班时间赶来参加拆书活动就是要参与学习的嘛。如果不能参与,我何必大老远地跑来拆书呢?”
虽然顺利化解了一场纷争,但我心里却没有丝毫的喜欢。这个意想不到的小插曲,一下子带给了我很多的思考:
1、作为培训师,我在设计案例时有没有考虑到全体学员的具体情况?
2、作为培训师,当有学员对我的授课内容提出了尖锐意见时,我该怎么办?
3、作为培训师,我有没有做好接纳新生事物、包容一切不同意见的准备?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觉得那位拆书家的案例非常好,不但内容丰富详尽,而且问题
的设置也很到位,看得出来对这个案例的前期准备她是花了不少心思的。但是反过来说,那位组员提的意见也有她的道理:没有这样的工作经历,自然觉得这些问题讨论有难度。所以,客观地说,她们站在各自的立场上都有支撑自己观点的理由。
那么,问题出现在哪里呢?
在我看来,问题仍然出现在主导方(拆书家)。
首先,对于一个拆书家来说,不管你的前期准备有多么充分,组员在讨论的过程中提出了疑问,还是说明你的考虑还是不够全面,才会让组员产生疑惑。所以,即使拆书家觉得再委屈,也应该把组员的需求摆在首位。
同样,对于一个拆书家来说,组员尤其是成年组员提出自己的意见是非常正常的。作为拆书家没必要更不应该与组员站在对立面。
第三,组员提出的意见尖锐,使用的语言直接,那是组员自身沟通水平的问题,不是事情本身的问题。作为拆书家不应该让次要的事件影响了自己的情绪,从而冲淡了主要矛盾。
这些话,既是在分析那位拆书家,同样也在告诫作为培训师的自己。
俗话说:没有不合格的学生,只有失败的老师。学员有任何学习方面的问题,一定与培训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作为培训师一定要深刻认识到这一点,要有足够包容的心态对面对有个性有想法的不同特质的学员。培训师与学员在人格上是完全平等的,但在心胸容纳度上,培训师应该有意识地高于学员。
古语说,行有不得,反求诸已。工作中出现了任何问题,从自己的角度去解决总是最容易的。这一点,对于培训师这样一个有思想高度和责任强度要求的行业尤其重要。当然,对拆书家也一样。
其实这个话题还带给我另一个思考:作为培训师,如果有学员在课堂上同样对我提出了这么直接的意见,我能不能做到冷静地回应?
行有不得,反求诸已。今人多想想古训,总是有好处的。
PS:对于那位组员简单粗暴的沟通方式,我会在另一篇文章里阐述自己的观点,这里不再赘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