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为走路是世界上最简单的事呢,这些原本是本能的事情做起来多困难。她继续说,而吃,吃也是。还有说话。还有爱。这些都可以很难。
本书讲的是六十岁的哈罗德接到老友奎妮的告别信决定去看望她,并且使用徒步的方式。他坚信只要自己一直走下去,他的好友就会一直活下去。他走了八十七天,六百二十七英里,跨越英格兰途中发生的事一幕幕,更像是他自己穿越时间,回顾一生的旅途。
哈罗德是多么胆小又懦弱的人啊。他的母亲离开他的时候他都无法挽留,而在酿酒厂发生了事情之后也需要奎妮来承担。最最让我感到心痛的是他的儿子溺水时,他居然要先解开鞋带。而他儿子死后,他都不敢当面告别。想想这些,他的妻子莫琳和他之前有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也是难免的。也是能理解的。
看看他这一生,所以当他决定徒步跨越英格兰时,确实大吃一惊。真的是加油站的女孩给了他坚定的信念吗?还是他对奎妮的愧疚让他必须这么做呢?谁知道呢,想必哈罗德他自己也无法解释吧。
但是不管是出于某种原因,他都走出了这一步。这途中,他可以和完全陌生的人敞开心扉。他遇到的种种,平凡又不平凡。有时候我们何尝又不是这样呢,可以和陌生人说说心里话,对亲近的人却无法开口。
哈罗德这一路走来,别誉为朝圣者。有了跟随者。可是最后他还是独自上路。不论是看望奎妮的一颗热心,还是徒步于虚无的回忆,那都是哈罗德自己必须要经历的。跟随者们,从来不是想要真正的了解你。
他和妻子这二十几年来的间隔也在这途中得到缓解。每天和妻子无言相对很孤独,可是没有妻子的无言相对更加孤独。当他远离跟随者走向另一条道路上,他迷茫了,他想要放弃了。他想念他的妻子莫琳了。可是莫琳告诉他,奎妮在等他。给他以希望。
最后,他见到了奎妮。最后,奎妮还是死了。最后,他和莫琳都释怀了。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相信就是一种力量吧。
哈罗德的这次跨越,这次自我救赎,何尝不是我们的一生呢。每个人,都能够,也必须得学会自救。那些无发言说的情感必须要表明,那些既然走在一起的人也必须要珍惜。
人就是这样,不论是朋友还是爱人或是亲人,在一起久了,情感会被日常琐事消耗。你以为分开就能解决这个烦恼,其实不然。分开后你会后悔,后悔在一起时为什么没有好好相处,为什么没有认真聆听对方或者包容对方。这些你可能都明白,但是当你们又处在同一个空间里时,你的这些理智又被对方的缺陷击败了。你在心里一遍又一遍怨恨自己,当初为什么要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你又下定决心要离开了。
你们之间什么都没说就分开了。连个具体的原因都说不上来。你们会越走越远,都开始自己新的生活。偶尔一天想起或者相遇,你会不禁感慨,原来的我们,是多么亲密。但是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呢?
以前我会认为谁都没有错。这中间一定是发生了什么才改变了你们之间的关系。但是现在的我却认为,这是我的错。因为我会后悔。人际关系是一种双向选择 ,单方面不能够成立。理智不能告诉你你的选择是对还是错,但是情感会。分开后,你再也没有想起对方,你的情感没有丝毫波动,那么我相信你,你做了正确的选择。你离开了让你厌烦的生活范围。但是真的有这种在同一空间长时间相处分开后感情没有波动的人吗?
我也不知道。我是那种在一起会厌烦,分开后又会后悔的人。所以我时常处于矛盾又被动的状态。我究竟是要离开重新开始还是继续包容忍耐。像我这样的当事人,仿佛只有被选择一个选择。我不喜欢被动。可是我能怎么办呢?我也很绝望呀。
其实,我也很想静下来和对方好好谈一谈。可是一看到对方哪个状态,哪个神情,到了嘴边的话也得咽下去。就像哈罗德一样,有多少次他都想说话,可就是张不开嘴。我也是那样。
好在哈罗德最后都释怀了。
想必你我的烦恼,也会在某一天突然释怀。这一天到来的早晚,全凭自己。你我要能够,也必须学会自我救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