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内七篇(谭杰中[台])2016.
上一课总结。逍遥游开篇,对于人类追求幸福,庄子给出了一个渐进的架构。
大鹏鸟和麻雀。相对幸福是很容易的(郊游的准备)。小不及大。
得过且过的心态混得自己认为的幸福(轻松就好),这种做法并不为庄子认同。
学佛的人倾向不执著,不在意,退缩的观念,其实很消极【这里我以为持这种想法的人没有明白佛法的意思。因为不执著,放下,的前提应该是先拿得起才吧?!】
小大之辩的框架:
自我感觉良好的心理游戏——对幸福的标准设定太低。
道家认为,人的自我价值不能用自我感觉良好与否来判定。在道家的世界里,知道自己要什么,不要什么,这才是道家认为的健康的人格——好恶分明,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没兴趣的东西就无视。【佛经里其实也有提到,人做一件事其实好坏不是按世俗的道德观,衡量基准在于人是否真心想做那件事。】
道家认为的人的自我价值包括,人不容易受到恐惧而做决定。比如怕小孩将来不幸福,从小要他们好好念书好好怎样怎样。但是其实这些小孩即使真的找到(世俗眼中)的好工作(好薪水)但是他们真的有幸福感吗?【这个可以参考几个国家幸福感的民意测试,日本貌似是最后一名。】
诚实地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另外一点。道家所认同的幸福,包括“ 一个人有没有可能被自己的内在品格滋润?”当我们挑剔别人的毛病(迟到,撒谎),想一下,我们是不是被自己的优点(守时,诚实)滋润了。如果你是一个不撒谎的人,你如果有被自己的这种品格所滋润,那你就不容易对别人撒谎感到在意。【这里很奇怪,自己不撒谎,别人撒谎才会觉得在意吧?大家都撒谎才会无所谓啊??<——如果在意说明不是真心想做“诚实”的人,感觉自己吃了苦,会升起好辩之心,要求别人也得做到~(2020.2)】瑞典等国家,因为人与人之间的信赖,自己的言论能被人收听、接受,他们就会有这种方面的幸福感。而对台湾人来说这种幸福就有点难,因为台湾人都有好辩的头脑(齐物论中会有论述)从自己做起,内在拥有好品质,面对外在并不是很美好的能量,也能够被自己滋润。【是伯夷不食周粟什么的那种吗?】
道家比较认同的幸福的顺序是赤子之心那种(小孩总是自己先吃够了,有剩余才会看你顺眼考虑分你一点。)这种顺序被孔融让梨破坏了。我们对别人有所要求、教育、有意见,一定要分清楚,你是真的为他好?还是你觉得无法忍哀求他放过自己?如果是后者,别人一定会觉得你是骗子,你自己都不幸福还要来教我怎么才会幸福。
父母与其在意孩子听不听话,还不如看看自己是不是很快乐。有些看起来很成功的父母却出现一个或几个并不那么出色甚至糟糕的孩子,这是父母不为人知的一面在孩子身上的反映。
以后几篇会讲到方法【方法论?】
关于情绪:
宋荣子->列子,空船的例子。情绪是可以独立的,是内在的事件,孤单的事件,自己制造出来的东西,不可以向外在发作的东西。得承认这个事实。承认之后在每个当下要求自己越来越做到。对于完全不知女权为何物的国家,和女权已经解放的国家相比,后者女性国民的幸福感更低。对一个人不要有要求的时候,人生忽然就豁然开朗了- -
空船理论可以用在很多方面。日本人的英文,二战时候日本人的英文还是很好的,他们和美国大兵的太太们直接对话,太太们毫不留情,反正他们也不懂日文,所以也不考虑他们听不听得懂,不体贴不呵护。而现在日本人的英文教材细致得让人感激涕零,亲切到让人觉得不可能学不好,结果相反。
列子之上的层次,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辯的恶?无?待境界。
到这里定义一下“逍遥”
先从山木的部分内容说起:
山木 二十
第一个故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到底该怎么做?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废物员工和万能员工是最可怜的两种上班族。做好“分内的事”就好。又不是和老板谈恋爱,什么事能插上一脚都去干预实在不可取。打报表非常厉害的那个朋友,在多出来的时间里做之间的事(上网什么的)他就是很懂得介于材与不材之间的把握【可是这不是老师你很不赞成的混日子吗?<----不是混日子,那个员工又没有事业心,她真心做着自己开心的事呢,那不是混日子2020.2】如果有太多自我,什么都想表现就容易感到不幸福。【嗯,是的,他们的这种幸福也是相对幸福。】另一个例子,很跋扈的女友(容易情绪失控)都是被他的男友废掉的。类似野生动物的饲养。这些都是人的“有用”“无用”之间危险的点。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中道:双赢原则,既对自己有好处对别人也有好处。比较像是佛教开始之初的状态。释迦摩尼佛在菩提树下悟道之前的反省。不松不紧,不即不离。心里如果一直盘算自己这样做是不是能“无怨无悔”,这样的话就免不了像庄子说的,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道家说如果是游戏在这种道德规则之中的话情况就能改变。得不到赞美也得不到毁谤。無譽無訾,
一龍一蛇,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
一上一下,以和為量。
人有两种状态,比较上面的(像一条龙,大的自我)和比较下面的(像一条蛇,小的自我)。庄子不直接讲述看不见的世界(比如冥界什么的)只是朦胧地暗示。庄子在这里(上面两行黑体字)勾勒的画面,像是在别的世界有一个人的完整的状态,是地球上的种种小我的集合,是大我。类比线上游戏。在游戏中申请了一个角色(灵魂人),我们总会想法设法地让这个角色发挥自己的特长赢得最好的成绩。可是对于现实生活(肉体人),我们遇到麻烦往往觉得,哎,怎么这么麻烦,总是想回避,什么都不想要,只要太太平平就好。设想你现在的生活这个世界之外某个人的游戏角色,这样“太太平平”的日子,没有大魔王,没有恐龙,没有宝箱,没有分数,纯粹地走来走去80年,不是很无聊吗?我们应该改变想法,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应该是为你增加经验值的,灵魂人的我们能做得到,肉体人为什么做不到呢。以一个灵魂人的态度来过肉体人的一生,这样才会比较有趣/幸福,有干劲。当我们以平平安安为人生目标过肉体人的生活,这样显得不够认真。【可以放开玩是因为游戏可以save&load啊,又不是人人都是游戏达人,如果能实现财富自由,那人人都能游玩人间吧?<---还没死以前,你如何知道死亡是什么情况2020.2】
以世界之外的游戏者的角度来过肉体人的人生,这种自我感,才比较是庄子认为的“逍遥”。
诗经(《郑风?9?9清人》)中就出现过逍遥这个词,知道真正的你不只是肉体人,现在的你只是这个世界暂时的身份,你所要做的是尽可能地破关,得到更高的分数。逍遥游的游就是玩,玩是非常要紧的。跳出肉体人的束缚,对面临的困难要抱着真好玩的心态。【- -|||】
我们大概都还活在相对固定的人格模式中(宽容,龟毛,随和等等)。庄子认为逍遥的人不是这样的活法,应该與時俱化,而無肯專為,面对不同的瞬间,选择不同的反应方式。如果你是个逍遥的人,就越来越不会被自己设定的(好人)的固定框架束缚,浮游乎万物之祖,而(真正的自我)是飘荡在这个有形的物质世界的背后的源头。逍遥游篇中常用扎稳根基的大树来比喻这样的自我,是一个比较健康的自我。
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能影响别人而不被别人影响,这样才不会把世界的重担背负在身上。道家的重点不在于培养人的道德感,儒家的道德观点是对社会有用的,庄子不觉得这样做个人会得到幸福。庄子觉得超越自我框框,以第三者的角度来过自己的人生,才会得到玩家的快乐,玩的感觉才能让人每分每秒活得认真,很有热情,生机勃勃,那样的一种生命感才是道家觉得认为的可爱。
莎莉塞隆轻易增肥减肥:为一个角色付出是很容易的。而平常人一般认为为自己减肥的时候是很沉重的。【这是要给自己催眠,你所遭受的痛苦都是幻觉,游戏而已,继续打怪吗】<----参考《你值得更好的生活》2020.2
剑圣宫本武藏39和61岁的不同理解。39岁他认为活着世上,要把经历的一切当作是在涉水,无论是喜是悲都要小心翼翼不要被暗石绊倒/滑倒。对每个当下,心无旁骛。61岁时,他把世界看成一个小院子,而他真正要住的地方应该在天地之间。好比从网络世界的大梦中醒来。是道家追求的一种的心理境界。
现在很多人会为了心灵快乐做努力,从逍遥游中看这种做法不透彻。
心经中观自在是指观三世(可以看到自己的前世现世来世)的意思(原文直译),玄奘把这种跳出现世活在潜在意识的世界的境界译作自在。在这种情况下自然照见五蕴皆空。后面说了一堆在有形的世界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痛苦,我们会去寻求一种心灵救赎。开悟的人因为i得到潜在意识的自我,就不会再在乎那些东西了。【到底是为什么会扯到这里?】<---找回?“大我”、“潜在意识”才是心灵获得宁静、喜悦的根本2020.2
若夫万物之情、人伦之传,则不然。合則離(拥有什么东西的幸福感不是永恒的),成則毀(同前,一个人的成就感能维持到什么时候?),廉則剉(过于高洁会遭到阻抗),尊則議(出色的话就一定有人会非议),有為則虧(当你想到你是为了什么目的才做一件事的时候,你就已经伤到自己了。存着什么心做什么事的时候就已经埋下悲伤的种子了),賢則謀(聪明会遭阴谋),不肖則欺(愚笨则让人欺负)
胡可得而心乎哉!讲道理,合逻辑,承认事实。道家对于宗教有点洁癖,他的东西都是可以验证的。这是别的宗教不具备的特点。(苏曼殊的告众佛教弟子的文章里指出了很多不合逻辑的事,比如和尚怎么能超度、佛法怎么能一边收钱一边称作布施。)悲夫!弟子志之,其唯道德之鄉乎!我们能够追求的只有道德所指向的心灵境界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如果对自己的生命不是有很高的要求,生活在廉价的幸福观中,或者不逻辑不理性的宗教情怀中,都是有一定程度的风险的。庄子和其他宗教不矛盾,更像是一个外挂防毒程式,在追求自己心之所在的路途中,保护心灵的东西。
庄子中以比较高的境界来过肉体人的生活的观点,在儒家中也有体现。孟子讲从其大体为大人,从其小体为小人。仁义礼智四端,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对别人的痛苦感同身受,这种感受已经是超越个人的。羞恶之心,义之端也,人有羞耻感,也是因为人有能力从不是自己的角度来看自己。辞让之心,礼之端,能分享东西也是超越个人,以群体的角度来考虑事情。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孔子之后的儒家也有在这方面进行思辨。
回到逍遥游篇:
无待的心境。存着有待之心,等别人把幸福装盘端到自己面前都是不可能的。该存的是游戏之心。
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所以道家的好学生一般在社会上不会被认为成功,因为基准不一样。
三个故事:
堯讓天下於許由。尧之上有四子,是尧的师父(许由)师公(被衣)祖师公(啮缺)曾祖师公(王倪)。庄子的另一篇中记叙到,许由觉得尧治天下有些危险。尧以仁义治天下,可是人心可畏,尧让民人生活过得好起来,而民人很容易心生不满,以求更好的生活。这很…麻烦。【百度百科对于这几个人的师徒关系有点混乱,不知道到底谁是对的。姑且先这么着吧。】
摩西带领奴隶渡过红海,摆脱了奴隶生活,可是过海之后生活一切从零开始,要开始开荒,所以民人造反了。
站在许由(道家)的观点,人感受到幸福是自己心灵的修养决定的,而不是外在世界给的。随随便便对别人好,小心别人食髓知味。
抱着觉得政府给我们我们就能够得到幸福,这是很可怜的。而领导者的许诺,我会给你幸福,其实也是一个谎言。
尧让民人觉得幸福是他给予的,(民人已经被教坏了),因此许由觉得“危险”,这个烂摊子他收不下。
吾將為名乎?名者,實之賓也。吾將為賓乎?
实是主人,才有名(赞许/认可)这个客人。实至名归。
鷦鷯巢於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
对于贡献所得到的回馈,个人能享受的是很有限的。
归休乎君,你回去吧。
予无所用天下为。衣柜就像大奥,宠幸的只有个别。
庖人雖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夾。火头陀就算辞职不干,尸祝(掌管祭祀的)也不可能去顶替他的位置。俎有祭祀器具的意思,也有砧板的意思。许由的内心os:低阶的活没人干去找低阶的人,不要把我拉下水。【这个和我一直以来的观念差异颇大。干活而已么,有高低阶的区别么。大概因为自己的工作只是job,和兴趣无关,糊口而已,所以我也不明白在互相看不起什么。要看不起也是那些有career的人看不起只有job的人吧。不越俎代庖如果是因为没兴趣/没空也就算了,若因为掉价什么的——有什么可掉,老板眼里还不是都打工的。好吧,许由这里应该纯没兴趣,他大概连去考虑是否掉价都不屑吧】……2020.2
《伤寒论》的作者。很多天才在世的时候都不被认同。贡献和承认不匹配是这个世界的常态。
故曰,至人無己,神人無功,聖人無名。作为道家的学生要明白,不用去计较是不是被认可。因为不认可是很正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