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也巧,本周学区去学校教学视导时,我们谈到了学校应该办成“活”的学校。起因是,课间操的时候,领导们看到孩子们在操场上活动,满脸开心的表情,欢蹦乱跳的样子。领导们说,这才是回归本真的教育。
时下,在各级的安排和部署下,大课间活动被学校精心策划的满满当当,孩子们就像是被设定了程序一样,机械的完成一个一个的步骤,满脸严肃的样子,直到活动结束还要排着整齐的队伍,不敢吭声的返回教室。也许,这是规范的程式,换句话说,这是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但我看来,还是应该给孩子们留一些时间去自由活动的,这些活动中,你可以看到,孩子,还是个孩子的样子。多好!
看了陶行知先生的《活的教育》一文,又让我对活的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思考。
“活的教育”是快乐的。陶行知先生把“活的教育”比作鱼到水里,鸟到树林里一样。认为如果把鱼放下水,那么它的尾和鳍,都能得其所,鱼儿也能够行动不止;若把鸟儿放进树林里,鸟儿一定会尽其所能。鱼儿畅游于水中是何等的自在,鸟儿翱翔于树林又是何等的快乐。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拥有鱼翔浅底、鸟飞蓝天的感受,何愁教育之不成?同样的,在这种状态里,教师也更应该体会到教育的快乐。没有快乐的教师,哪有快乐的学生?只有教师们满怀激情的投入工作中,才能带动孩子更好的发展。只有教师体会到职业的幸福和工作的快乐,我们的教育,还可能成为活的教育,才可能为孩子营造快乐的成长氛围。
“活的教育”是有教无类的。陶先生说,儿童对于种种事体的需要有大小,他的能力亦有各种不同。……由这许多的不同,所以其结果的能力,就大有差别。今天我们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不能拉得一样”,要因人而异,对于天资聪颖的学生,可按照其接受能力去教育他;对于秉性迟钝的孩子,可适当减少学习量,并对其加以适时辅导,使其得到相应的发展。这就是论语里所讲的有教无类吧!
本周我们学校举行了各班的学情共商会。老师们在分析本班学情的时候,多数都关注到了班里有多少学困生,多少个孩子完不成作业,多少个学生退步了很多。在听完老师们的吐槽后,我内心是很失望的。我跟大家说,诚然,我们是需要学习成绩的,但是,我们也要因材施教啊!我们做的工作,是教育人的事业,不是把孩子培养成学习的机器。多数的孩子是在考试的道路上走不到尽头的,因为每个人都有差异,同样也有自己的擅长,我们老师要做的,首先要扬长,然后才是补短。每个孩子都是自己家庭里的宝贝,我们要帮助每一个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
“活的教育”是与时俱进的。陶先生说,我们办教育的人,总要把小孩子当作活的,莫要当作死的。地球看起来,好像是个不动的东西,其实他每天每时都在旋转不已。小孩子也像这样。表面上看起来,也好像是很平常的,没有什么进益,其实他的能力知识,没有一天不在进行中求活。我们就要顺着他这种天然的特性,加以极相当的辅助和引导,使他一天进步似一天,万不能从中有所阻碍或停滞。
如何做到与时俱进,我想,可以引用先生的话:要用活的人去教活的人;拿活的东西去教活的学生;要拿活的书籍去教小孩子。反思我们现在所坚持的教育,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有很大的差距需要追赶,当然,最需要改变的,是我们落伍的还一直秉承的思想。
做活的教师,教活的学生,用活的教材,做活的教育。我们,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