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通常有两种解决思路:1、靠自己:自己想办法,自己去琢磨,最后也许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也许还是不能很好得到解决;2、想外求助:借助外在的资源、别人的力量协助我们解决这个问题。
也许跟自己的性格、从小受到的教育有关,一直以来,我自己的一个人生脚本便是:“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反思自己一路的成长,使用第一种方法居多,凡事都想着自己去抗,凡事都想着自己先去琢磨明白,很多时候,这种方法会比较耗时,效率低,尤其是当最后还没有把这个问题解决的时候,又会带来内耗。
所以,不禁问自己一个问题: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事情,为什么不去问问别人呢?也许别人会给我们很好的建议和方法。没有求助的背后,自己有些什么心理?
1、“别人都靠不住,万事不求人,靠自己”
这个心理可能来源于我的成长环境,在父母身上获得的感受,在自己身上的经历,比如,被非常信任的朋友食言,所以在后来的学习、工作中,这个信念一直在自己的意识里指导着我的行为。
2、不够自信
在自己的内在,好像也有这样的一个人生脚本:在第一个脚本的作用下,会产生第二个脚本: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自己之所以不会,是因为自己不够努力,是因为自己比较笨,当向别人请教的时候,自己会觉得自己处在弱势的一方,骨子里有一种不自信的心理。
3、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和眼光
在去求助别人的时候,不是去想如何更快的把这个问题解决,而是在想:这个问题会不会太简单?这个问题如果问的太简单了,别人会不会嘲笑我,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过分在意别人的评价比问题的解决所占的注意力还多。所以,长这么大,基本没有在公共场合提过问题,有的时候真的很羡慕那些敢于问问题的人,至少敢站起来。
院长一直在讲,我们要有意识的培养孩子的求助意识,反观自己,却发现自己的求助意识被以上的心理禁锢,能力都没有得到提升。不禁感慨:自己首先需要改变,然后再去影响孩子;亦或是和孩子一起成长,把自己重养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