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袋面包的深情
——乡村青年教师社会支持公益计划学习故事六
临上课前,同事从教室门口走过,顺手送给我一袋金黄松软的面包。班里的学生们看到了,竟然惊讶地呼唤起来,并且吸着鼻子笑嘻嘻地起哄:“老师,好饿啊!”这是上午最后一节课,学生们是真的饿了,可是一袋面包,68个学生,怎么吃呢?
“谁能回答出老师的问题,就可以品尝面包。”我灵机一动,制定出规则,并且开始提问,“你透过面包能看到哪些画面?”
教室里立即安静下来了,随即举起了一只手、两只手,不大一会儿,小手如林。
“我看到碧绿的麦苗在风中舞蹈。”
“和暖的阳光照着麦田。”
“晶亮的雨珠洒落。”
“我仿佛看到蚯蚓在松土,还有小鸟在歌唱,蚂蚱一蹦一跳的。”
“清澈的小河从麦田流过,农民用河水灌溉。”
“我看到了炎热的、茂密的甘蔗林。”一个思维敏捷的女孩说,“因为面包里有糖,糖是从甘蔗里榨出来的。”
“我看了农民顶着烈日在收割麦子,晾晒麦子。阳光晒黑了他们布满灰尘的皮肤。”
“面包房里香味四溢,面包师在做面包,累得满头大汗。”
……
举起的小手放下了,教室里又变得安静。
“小麦怎样变成面包?你怎样买到面包?再想想,还能看到什么?”我提示。
“我看到了司机开着车把小麦拉到城里,工人用机器把小麦磨成面粉。”虎头虎脑的袁逸琛大胆发言。
女生薛雯月补充:“我看到了商人卖面粉,面包店的工人买面粉;服务员卖面包,老师穿过天桥到马路对面买面包。”
“还有糖厂的工人制糖。养鸡场的工人养鸡,鸡生鸡蛋。商人收鸡蛋,司机运鸡蛋到市场。面包房的工人卖鸡蛋、搬鸡蛋,面包师打鸡蛋、搅鸡蛋……”同学们哄堂大笑。
我也笑着说:“同学们,这半袋面包里也有冶铁工人的劳动,没有铁怎么做烤箱烤面包?生产烤箱的工人,生产酵母的工人,电厂的工人,水厂的工人……还有很多人看似和面包没有联系,其实他们在生产面包的过程中都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这一袋面包里,有自然无私的恩赐,有无数劳动者的辛劳!”
“面包好吃吗?”我问。
“好吃!”同学们的回答声振屋瓦。
“你怀着怎样的心情吃面包?”看看教育的时机恰到好处,我继续启发。
有的同学说自己满含着感恩的心情;有的同学说自己很珍惜这一小口面包;有的同学说自己想到了非洲的孩子,他们饿得皮包骨头,连一口面包也吃不上,所以心情很沉重;还有一个男孩子,他捏着一小片面包感动地哭了。
面包袋已经空了,我抖了抖,把它叠起来。学生肖博杰马上举手:“老师,还要感谢制作面包袋的工人!”我向他竖起大拇指:“说得好!我们的学习、生活、衣食住行,哪一样不是饱含着自然的奉献和大众的劳动?那么我们为大家,为自然奉献了什么?不管现在还是将来,这个问题都要好好放在心上时时反问和激励自己。”
一袋面包吃完了,但它的深情将永远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