蜿蜒而上,走过青条石纵横铺就的街道,就到了建筑面积为两千多平方米的庙宇 一一“川主庙”。
川主庙,四川盆地的特殊庙宇,祭祀的主神是川主。
川主是流行于中国巴蜀地区的信仰,起源于对秦蜀郡太守李冰的信仰崇拜,是一种以巴蜀治水文化为核心内容的民间信仰,求川主以保佑巴蜀免于水旱灾害。
川主的祭祀活动分为官祭和民祭。都江堰每年举行的清明放水节继承了始于北宋的官祭传统,在砍杩槎放水入内江以供成都平原春灌的同时祭祀李冰父子。
而民祭则主要是以庙会的形式。每年六月二十四李二郎生日及六月二十六日李冰生日,响石的川主庙就是祭祀李冰的一个戏庙。
进入庙中,眼前就呈现出大红柱子大红的栏杆搭建的戏台,柱子和栏杆上雕刻着花样和人物浮雕,色彩斑斓,煞是好看。戏台很宽,能容好几十人在台上表演,戏台两边是耳楼,有包场的客人就坐在耳楼看戏,耳楼两边的厢房各有好几间,是供演员们休息化妆换装的地方,戏台下面一个很大的院坝,可以站好几百人,那时候空旷的院坝,根本没有坐的凳子,有些时候都是附近的居民自己带着凳子来,很多人都是站着看戏的,一站就是几个小时,那时候的人身体素质好,站几个小时也根本不在话下,要是现在,非站晕一片不可。
很小的时候,川主庙总是像是最热闹的地方,总是有唱戏的,杂耍顶灯,演电影等节目,尤其是唱戏为多,我经常和父亲和哥哥他们去看戏,那时候去就是凑热闹,基本看不懂戏剧的内容,总能看到穿着五颜六色衣服的,脸上涂得五颜六色的人在台上走来走去,嘴里咿咿呀呀的唱个不停,看不到三分钟就和小伙伴疯跑去了,虽然人多,但都在庙里,只要说好散场在那地儿等,大人是不用担心孩子弄丢的,当年每家都好几个孩子,是没有人拐卖孩子的,所以可以四处的疯跑,这时候的孩子是最幸福自由的。
也经常随着邻居的女孩一起看戏,站在川中庙的的戏台下,仰望着戏台上的演员表演,感觉是那么的神奇和神秘,尤其是川剧的变脸,实在是无法可想,也许就是小时候的这些经历,让我喜欢上了戏剧,喜欢上了这个快要濒临灭绝的艺术形式。
再后来,有了电影和电视,川主庙就开始沉积下来,演戏几乎灭绝了。
如今的戏台、耳楼、厢房和宽敞的院坝虽然形态完整,但坍塌的房顶,名存实朽的雕花斜撑,残破的人物浮雕和长满蒿草的坝子。满目凄凉,只是剩下心中美好的记忆了。
二十多年过去了,如今重游故地,川主庙焕然一新,政府斥资重新修缮保存,保留了原始的风貌,作为供人凭吊的遗迹了。可以算是对文化的一种尊重和继承,也算是对当地村民一个心灵的安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