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界有一颗特别耀眼的星,这颗明亮的星就是苏轼,罕见的全才加天才!
只要是他所涉及的方便,都能做出一番让人仰望的成就!
今天我们读他的诗,读他的词,读他的赋,读他的文,赏他的画,赏他的书法,品他的东坡饼,品他的东坡肉!除了这些,我们更读,更看,更品他对人生的态度~对生活抱一份深情,活一份通透!
他,天才,一路鲜花和掌声,逢伯乐,得厚爱,文坛盛名大震,政坛平步青云。可谓是宠儿!
一个“乌台诗案”,打翻了他顺风顺水的船,关押了整整一百三十天后,他开始了人生的另一番模样,从政治中心汴京到偏远荒凉的黄州,从意气风发到一身尘土,从高官厚禄到一届囚徒,繁华落尽!
1083年,近知天命的年纪(46岁)在黄州,他写了一首《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时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飞鸿,高雅的鸟儿,本应在天上自在地驰骋,天广任你游,如今却是孤单,是寂寞,是恨,是拣尽寒枝不肯栖。何等的悲哀,何等的哀愁,这里明着说孤鸿,实际上先生在说自己呀!
“古来圣贤皆寂寞”,在先生的生命里,忠君爱国是信念,可此时被诬陷,被流放,处江湖之远,心底有一种无法排解的寂寞,孤单,冷!
我们常说“置之死地而后生”,先生正是在这种绝境中,正是在黄州这块土地上,来了一次重生,先生又重新认识了自己,他放下了文人的清高,彻彻底底融入了布衣生活,能种田,能喝酒,能侃能写,在别人那里是往来无白丁,在先生这里,却是文人田父野老都有!
他真的脱胎换骨了,他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找到了慰藉,他在辛勤的劳作里领悟了生命的真谛,他开始无比地热爱生活,先生的心灵在丰盈着!
我们学的《赤壁赋》,是先生在第二年1082年游赤壁记下的,记录了他生命里之前的消极和积极情绪的抗争,不过先生在赤壁下,在自然的怀抱里,一次次看穿生命的短暂,一次次领悟生命的永恒!
他说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先生看透了生命的短暂,看淡了功名利禄,荣辱得失,他把自己置身于广阔的天地间,与自然融为一体,怡然自得!
大彻大悟,领悟了人生,最后“喜而笑”!
同年他又写了有名的《定风波》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读来心胸不自觉就会旷达,经历了生死的先生回头看看自己的遭遇,突然觉得那些都不是事(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心灵的宁静,心灵的丰盈,自我内心的修炼,让先生达到了“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先生的遭遇没有让他悲观,也没有让他绝望。反而让他对生活抱有一份深情,也抱有一份通透!最终我们看到的是他活得开心,活得潇洒,活得漂亮!
据说先生当年被贬黄州的时候,是带着棺材去的,他跟家人连后事都交代好了,担心自己这个年纪是有去无回。
可真到了黄州,先生还是活出一副欢喜自在的样子,可见他是一个生性豁达的人,活出了人生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