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是人脑功能之一,每个大脑的拥有者都会不同程度地使用大脑,信息在大脑中沉淀下来,留存的时间和对信息的完整度就体现为一个人记忆的好坏。
记忆——这个功能我们真的会用吗?
每次看最强大脑,每次都是最强受伤,感觉别人的大脑才是大脑,而自己的大脑就是一容器,姑且不论容器里盛的什么。做事情来总是忘这忘那的,好像信息就像一条流淌不息的河,它就这样流走,什么都没有留下。
小的时候特别害怕背语文,唐诗、宋词的还好,因为简短可以死背下来。一遇到要必须背诵的文章就傻了,用了好大的功夫,才背了个八九不离十,可小组长却说还是有一些词给背错了。
那时候对记忆的理解就是背呀,一天介拿着书瞄一眼赶紧就转过头,口中念念有词地复述一点,不停地重复,不停地在痛苦中挣扎。
后来才逐渐明白,所谓记忆就是对信息进行分析、理解,然后在自己的脑子里进行画像,这样记忆才会更轻松。记忆作为大脑的基本功能之一,往往我们都没有能关注如何去使用它,就好像拿了一把瑞士军刀,我们只会用来削果皮。
记忆就是善用大脑
我们的大脑不是刻录机,对外界的信息进行机械的记忆,其在大脑保存的时间也不会长久。人的感官是信息的接受系统,无论是眼、耳、鼻还是触觉,都会以特定的方式向我们的大脑进行信息传输,所以才有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我们才得以对信息进行分类。比如我们大脑接受到一个文字信息:一朵漂亮的花,那么在大脑里就会出现若干种花的样子,如果信息还多一点描述:一朵漂亮的莲花,自然在我们的大脑中就会出现荷花和荷田的境像,甚至会联想出:映日荷花别样红、出污泥而不染的诗句。说明我们的大脑能够对接受的信息在已有的记忆信息中进行匹配,并生成场景,而每一次的信息匹配强化就会加深对场景的信息深度,最终形成记忆表征。所以我们的大脑不单有记忆的功能,还有分析和信息匹配的功能,更重要的是在无意识中会对信息进行场景组建,那么我们想要把记忆这个功能运用好,就要将其他功能一起使用,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记忆需要进行分类整理
不管一个人的记忆经过我们多有效的场景具像化,但信息太多,都会造成信息无法在大脑中获得长时间记忆。这个时候有效的方法就是将记忆信息进行分类整理, 不同的信息进行分类更有助于我们进行信息匹配,并找出相同类别信息之间的相同点和连接点,从而将信息层级化和系统化,有的记忆大师可以做到将批量信息进行打包并精简,通过一个信息的触发而完整无误地将信息包内的内容展现出来。当我们不断将信息进行分类整理,就会发现信息之间的连接点越多,不同体系的信息的连接点就有可能被发现,当跨类别的信息被连接点关联起来的时候,我们的记忆就开启了另一种模式——信息目录功能记忆。这其实就是我们讲的知识学习的过程,摄取信息、分析信息、分类整理信息、联接信息、输出信息。当然这种模式下的记忆肯定是逐步建立的,需要有大量的信息进行支撑,信息量越少,大脑组合的场景就越少,理所当然能够进行同类信息匹配和跨类别信息联接的可能性就越少。
一句话,牛人为什么牛,是因为他们在不断学习、摄入信息、整理信息、输出自己消化后的成体系的信息,不是因为他们记忆有多强,而是因为他们的信息体系类别多,类别之间的联接多,所以加油学习吧,我们终究会通过学习成为牛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