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思后,觉察随着年龄增长,思维定势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逐渐侵蚀着我,工作领域和心理学习都不能允许我思想固化,有句话说的好:创新的本质就是跨界,回首刚开始学习《核心胜任力》时,内心还存有一个“精分”、“人本”、“行为”、“家庭”的各门各派的套路意识,总以为谢东教授的核心胜任力也应该是另一门的“峨嵋”、“崆峒”,怎么也套不上那个急,胜任力的概念化在哪里?听着听着头就晕,感觉一个在水底想努力向上挣扎的身影,老师的渊博像洪水般涌入还没有多少武功根基的单薄身体,无处消纳,意识中一个“个案”走了过来,带着对知识不得要领的焦虑困惑和茫然若失的无助失落,他竟然是“双相”,郁闷。“你前面的学习是怎么走过来的,原来可以领悟现在就不行了?”,耳畔传来同学唐院长悦耳的劝慰;“你希望我给你什么样的回应”,同学王书记投来关注的眼神,第一次享受到被共情到位,焦虑情绪指数从80降到30,終于能静下来继续听谢老师讲授武功。
同样的咨询关系,同样的工作同盟,不同的技术和策略,不同多元文化视角,这是学院派谢东教授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向带来的“心理咨询核心胜任力”:在这我们不分学派,我们从科学正念、反思性实践、伦理守则论“基础胜任力的提升”;从评估、诊断、个性概念化谈“功能胜任力”的修炼。通过“专注”、“聆听”、“重述”、“情感反映”、“情感表露”,在努力探索“个案”情绪、认知、行为的同时,构建起一个良好的工作同盟,这期间“个案”的表现没有对与错,这些“微技术”何其相识,焦虑指数也逐渐从中度降到了轻度。
当学习到我称之为胜任力“夺情三式”的即时化技术、个案概念化、动机式访谈,不禁眼前为之一亮。和个案一起公开讨论,将交流过程“显性化”,即时化技术将内心情感由隐密变为公开;以提升功能胜任力的评估(事前ORS和事后SRS)及个案概念化,体现着“CBT”循证轨迹;以“开放式提问”、“量表式提问”、“优势导向提问”、“肯定式反映”、“反映式聆听”,寻找当前情境和期望情境差别,满足个案的自尊,唤起个案由内而外的合作,体现着以个案为中心的“人本”思想。以上的一切,也不论哪种技术,良好信任的工作同盟成为一切合作的基础,否则后面的技术手段你一切免谈。
熟悉妨碍咨询的常见提问方式,针对想法的开放式提问、重述及情感反映的表达、动机式访谈的提问、应对不同类型来访者的套路、看逐字稿、背案例、准备小故事、听访谈录音,不断地实践与练习,这是谢老师关于“胜任力”提升方法的无私分享;心理咨询需要有情怀和职业认同,这是谢老师给心理伦理做的最好诠释,也是每一个心理人应该有的操守。
“你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仔细留意着谢东教授的讲授方式,将情感表露、情感反映、聆听等微技术,肯定式反应、优势导向提问等方法信手拈来,融合到教学中,不再需要区分场内场外,这是将咨询技术内化、固化的高高手,期待我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在哪一天能到这境界,只是面对像“九阴真经”的内功心法,原来的房子还没搭好,却要对功法重新排列组合,换上另一个电脑操作系统,刚开始的我头不晕才怪,看着谢老师,感觉自己站在泰山的山脚,是知道自己不知道,更多的还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
胜任力课程的信息量太大,要融入七经八脉不易,该拿起手边的哪本“秘笈”?还是背上行囊去找我的“督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