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下班时天就黑了,在饭堂的铃声还没响起的时候,同事就拉着我,说请客吃饭 原本不太喜欢凑热闹的,盛情难却,只好和大家一起准备出去。
小镇周边没有合适的饭店餐馆,只有些提供简单食物的早餐店,我们只得去更远的地方去找寻。于是我们乘车去了邻镇,那个相对繁华的地方。
黑乎乎的路上,有无数的灯盏立于路旁,为行车指引方向。我看着路灯在黑乎乎得车窗外迅速后移,走完郊外的野地,在窗外闪现出散乱而丰富的灯光时,我便知道到达目的地了。
大家在车上有说有笑,话题当中也不乏去哪里吃饭的讨论。其实在请客的同事心里,早已知道答案了,他说出了一个陌生的名字,就是要去的饭馆名。大家全都一头雾水,让他讲讲怎么会找到那里。他说这里很多饭馆都吃过了,这里还没去过,想去看看怎么样。
这一家饭店的名字里,带着“农家”二字。从前兴起的农家乐饭店,近几年已经没那么红火了,不过在大家心里,仍旧保持着对农家饭菜的青睐。农家二字,好像就代表了绿色健康无污染,似乎隐约还带着一丝脉脉温情和浓浓乡愁。这让吃惯了城市饭菜的人心驰神往起来。
这里到底面积不大,钻入小巷,随便拐个弯,车听到巷子里,我们就看到了饭店的招牌。在我们即将走进饭店时就听到一阵响器的声音,唢呐和大鼓的声音不绝于耳,那熟悉的九月九的酒,妈妈的吻,十五的月亮连成的串烧,一听就知道是附近有长者走了。只不过这小小的巷子,这样闹着,是否太大声了。
我们走进饭店,门口几个椅子和沙发空空无人,更前方的柜台上也没人前来招呼,我们都围着椅子中间的炭火盆烤着,天不算太冷,但有火相伴,才算温暖。
门外的响器还在继续,大概今晚都不会罢休吧,直到大家都听得不耐烦时,老板娘才带着几分歉意,笑嘻嘻地过来招待我们。理由是今天客人多,都快忙不过来了。我们一听就有些泄气,不会没地方坐了吧。
她告诉我们二楼有空房,我们沿着狭窄的楼梯台阶上到二楼,来到一个小隔间里,在房间里数了一下,好像座位太少,可老板娘的回复是目前满座,暂时无法换房间,加几个座位还是可以的。
暂时坐不下,我和几个人先下楼去沙发上坐着,没一会儿其他人也下楼了,有几个人不停咳嗽,说柴火灶烟太大,呛人。刚才那房间确实如此。我瞬间想起小时候在外婆家吃饭时,总看到她往土灶里添柴火,熏得直流眼泪的场景。
触景生情,内心突然一阵惆怅,或许这样的农家饭,就是会给很多人带来这样的感觉吧,一道家常菜,一盆炭火,一阵烟火气,就能在脑海里回荡一段往事,勾起一抹乡思。
到底该是房间小了,大家都决定换桌子,等到大房间的人吃完腾出位置,我们再去。果然没一会儿,就有一波人离开,经过几分钟的收拾,我们入座了。
菜老早就点好了,按照这里的特色,就是选几样肉食和配菜就好,我本以为是火锅,坐下之后细看才知道,这应该就是传说中的“一锅炖”,圆桌中间有一个大铁锅,锅里是热气腾腾的汤汁,将食材倒进去炖,用长勺长筷去捞,辅以调味料食用。
几根柴火丢进全封闭的灶台里,烟火将热量传导给翻腾的汤汁,在汤汁里翻滚的食材没一会儿就烂熟,一勺子就能捞起来,大家分食干净。
期间几人少不了推杯换盏,大家都暂时放下烦恼,边说着各种下里巴人的话题,边吃吃喝喝,烟气熏蒸着房间,墙面上附着上一层淡淡的锅烟,墙上还挂着玉米辣椒还有一把曲辕犁,这样的氛围,真如农家一般。好像是一家人围坐在自家饭桌前畅聊着,外面寒风凛冽,而室内却用其乐融融的氛围去抵挡着。
不知不觉就过去一个多小时,汤汁见底,酒也只剩下一个个空瓶,大家意犹未尽,却是时候离开了。走出深夜的巷道,准备乘车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