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孫郎
引言
说起李璟,大家会感到陌生,但是说起他儿子,曾写了一首很著名的诗:“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想必大家都知道了吧,没错,这首诗的作者就是南唐李后主李煜,而李璟就是他爸,当然李煜的文艺细胞很多都是遗传自他爸。后人将李璟、李煜父子俩的诗词整理成为《南唐二主词》,二人对诗词的造化如此了得,但是对于治理国家那可是昏庸无能,南唐的败局就是从李璟手上开始。
一、南唐立国
李璟是南唐开国皇帝李昇的嫡长子,而这个李昇曾是吴国权臣徐温的养子徐知诰。当年徐温利用自己的权谋控制了整个吴国,就如同当年曹操控制了汉献帝一样,可惜都没能在有生之年当上皇帝。于是深得徐温喜爱的徐知诰就接替了他的权力,一步步的把吴国的皇帝逼上了禅让之路。很快,徐知诰就导演了一出禅让的戏,成功加冕为皇。起初建国号为大齐,后来在群臣的建议下恢复了自己的本姓“李”,并改名为李昇。同时立唐室宗庙,改国号为大唐,史称南唐。
当上皇帝的李昇,很是注重国内的发展,不仅自己勤政廉洁,还要求南唐的吏治要廉政爱民;同时鼓励发展农业,减少赋税;并且大力推广节俭之风,不搞过度的奢侈浪费。经过李昇一番作为下,南唐很快就国库充实,百姓安居乐业,也成为了南方诸国中经济和文化最发达的地区。
二、李璟当政
面对国家的富强,李昇很是满足,但是随着年龄渐长,他很是不高兴,于是就想起了仙丹,结果可想而知,不但没有长寿,反而是加快了死亡的步伐。李昇死后,李璟以嫡长子的身份得以继位。其实,在立储之时,李昇就没打算把这个位置给李璟,因为他知道这个儿子诗词、文学那可是天赋爆棚,但对于治国理政那简直是难登大雅之堂。所以李昇就有废嫡立幼的想法,他更希望自己的四子可以继位。但最后考虑再三,生怕幼子上台容易遭权臣控制,引来不必要的纷争,遂决定立李璟为储君。
李璟当皇帝后,也很想有一番作为,来证明自己不只会舞文弄墨,还会治国理政、开疆拓土。李璟一上来就把他父亲的那帮元老重臣给免职了,然后起用了一帮阿谀奉承的小人,当然这些人也是很有拍马屁的水平,不然李璟怎么能如此重用呢?在这帮人的教唆下,李璟改变了他老爸保境安民的政策,开启了对外扩张之路。正好,先有闽国的内乱;再有楚国的手足相残。都给了李璟一个对外出兵的好借口,借着帮忙平定贵国内乱的理由,再出兵一步步的蚕食了对方的土地,最终成功的灭亡了闽、楚两国。
不过虽然吞并了两国的领土,但是南唐国力也损失巨大。由于李璟不擅于治国,又发动了这两场战争,使得强盛的南唐,瞬间由盛转衰。更雪上加霜的是,此时的北方已经是柴荣执政后周最强的时候,面对南方最大的国家南唐,岂能容得下他在枕边酣睡?
三、偏安一隅
后周的柴荣我们就不多介绍了,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重点介绍过。柴荣是一个有心统一全国的雄主,作为南方最大的国家南唐,当然是柴荣征伐的头号目标。所以柴荣集结后周大军进攻南唐,后周军队一路势如破竹,所到之处不是望风而降就是被攻城略地。没多久,就直逼南唐的国都金陵。李璟在这种情势下,只得割地求和,自废帝号,奉后周正朔,偏居江南一隅,以求自保。柴荣见目的已达到,南方不会在对其北伐有威胁后,就同意了李璟的求和。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黄袍加身,建国称帝。李璟一边是继续向新政权称臣,一边是积极准备迁都之事。先是升洪州为南昌府,作为南都;接着令太子李从嘉在金陵监国;最后带着群臣迁都南都。但到了南都之后,由于群臣日夜思念故都,使得李璟很是郁闷,不久,就在郁闷中去世了。后来,李煜经报请宋太祖同意后,谥李璟为“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庙号元宗。
李璟就是生错了地方,不应该来到帝王之家,以致于他的文学天赋不能尽情发挥,如果生在普通人家里,那么他可能会成为一代文豪墨客,也就不会成为令后世人所诟病的昏君了。
相关文章推荐
(原创文章,转载请先简信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