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年底了,昨天去花卉市场买了几盆鲜花回来,作为春节的点缀,也算是应时应景了。
如今的春节,除了多做几道菜,跟平时也没什么两样,感觉一点年味都没有。记得小时候,进入腊月二十四以后,家家户户都在忙过年,让人感觉年味特别浓。腊月二十四又叫小年,大家在这一天忙着掸尘、送灶,掸尘就是彻底打扫卫生,用个大的鸡毛掸子,先把家里所有的屋子掸一遍灰尘,掸尘也意味着掸掉所有不好的运气,来年可以行好运走大运。而送灶也是一种传统的民俗,就是希望灶王爷上天之后宣传好事,下界之后保大家平安。
过了小年以后,大家开始忙年蒸。蒸包子蒸馒头,豫示着来年的运气蒸蒸日上。谁家的包子馒头蒸得又大又白,谁家就会好运连连。那时候家里蒸好包子馒头,都送给邻居互相品偿的,常常是这家还没有吃完,那家又送来了,反正每天都有包子馒头吃,嘴巴闲不下来。
小时候是特别盼望过年的。因为有新衣服穿还有好东西吃,更重要的是有压岁钱可拿。每到除夕那天,母亲早早就为我准备好新衣服,晚上趁我睡着了的时候,在我的枕头底下放五块钱压岁钱,还有一袋小麻饼和一条云片糕。那个年代的五块钱相当于现在的五百块了,而小麻饼在当时也算奢侈品了。至于云片糕,这个是芝麻开花节节高的意思,意味着吉祥如意,来年学习进步,更上一层楼。
大年初一的凌晨三四点钟的样子,父母就早早起床开门了,开门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拿着桶去河边挑金水。这也是我们当地的一个传统习俗。这新年的第一桶水也就意味着第一桶金,象征着新的一年可以多挣点钱,发大财。而我们早餐吃的是汤圆,预示着一家老小团团圆圆,温馨而又幸福。
吃完早饭后,村子里的乡邻们开始来串门拜年了。大家见面的第一句话就是恭喜发财、祝你身体健康之类的吉庆话。然后父亲就会给他们拿香烟和瓜子花生,乡邻们一起坐在我家院子里开始边吃边聊,大家说说笑笑,节日的气氛相当浓烈。
到了下午的时候,村里有几个人开始挨家挨户唱戏。这个戏班子是平时爱好唱戏的,并且能说会道的人组织在一起,他们自己制作了一些道具,用金纸糊了一个麒麟,扛着这个金麒麟,到了人家门口开始敲锣打鼓,随机编一些吉庆话通过唱戏表现出来,现场看上去挺热闹,因为是过年嘛,主家一高兴就赏钱赏烟赏吃的,有钱的人家会打赏多一点,这一天唱下来,他们几个人的收入也有一两百。
而春节期间,我们小伙伴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掷硬币,那时候只有一分二分和五分的硬币,游戏相当简单,拿出一枚硬币随手在墙上一掷,然后其他人也拿自己的硬币用力掷,掷到离第一枚硬币最近的距离时,用大拇指和中指比划一下,如果能比划到,就算羸了,比划不到那距离,那么直接就输了。那时候玩这个游戏特别开心。
如今,物质生活越来越丰富,可是春节却没有那种期盼与兴奋的感觉,过年的味道似乎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淡了。小时候盼望过年,可现在好象怕过年了。也许是因为父母不在了,没有那种热闹的氛围,总之,很怀念儿时的年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