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日预告:有没有什么办法,瞬间让你赚到两倍的薪水?
思考:老师以往的文章强调时间的复利,每天成长一点点,而今日抛出瞬间让你赚到两倍薪水,还真有办法。着实让我期待又疑惑,这句话的关键词“瞬间”、“两倍”。猜想老师应该会从节省注意力、深度思考、睡后收入、优化日常流程来进行阐释。
周一:有些道理其实高中的时候就已经学过了。
提高效率——用高中物理所学的知识:串联、并联。
串联:那些任务只需要调整一下先后顺序就可提高效率。
并联:哪些人生中重要的事情可以并联提高效率。
常问自己——这个道理还能用在其他什么地方?如果能用到另外一个地方的话,那需要注意什么才不会出错?
既然我们已经从根基上把财富自由当作人生头等大事,那么,我们确实应该花很多心思在这上面,不是吗?很多人真的不是的,他们宁可在买点破东西的时候货比三家、三思百而后不一定行,却坚决不在原本应该被自己当作头等大事儿上花哪怕一秒钟的心思——于是,我们有时候很好奇,他们的命运是注定的呢?还是自己选的呢?
我一直就是为自己打工的人,于是,即便我跑到一个地方“拿着薪水给别人打工”也好像没有办法把“为自己做事”的那个进程给杀掉。
把工作和成长并联——现在只不过是给自己打工的同时也给老板打工而已。
于是在做每件事儿的时候,判断工作结果和工作质量,有两个标准:
是否对得起拿到手里的薪水?
是否对得起自己的时间和精力?
这样想事儿,选择不同,做出的事儿也不一样,品格和质量都不再一个层次上,给自己打工的人,总觉得“还可以干得更好”于是接下来的每一步,每个选择,每个行动都是在另外一个层次上。随着时间的复利,结果自然会产生天壤之别。
这并不像那些给别人打工的人所想象的那样吃亏了,恰恰相反,其实是赚了,而且还是赚大发了——因为这其实相当于:把自己的同一段时间出售了两次:
一次出售给了老板——而后因此获得了薪水;
一次出售给了自己——而后因此获得了成长;
成长最重要,拿着一份没有成长的薪水很危险。毁灭自己的方式是不成长。若是真的有成长,那成长又何止一倍两倍于那拿到手里的薪水呢?
既然打工,既然要花时间要花精力,为什么不“把老板的事儿当做自己的事儿做”呢?
在大问题上,我们做出“哪怕只是多一步”的思考,效用都能是惊人的,把工作和成长并连起来,效果如此惊人,那把工作和生活并连起来呢?绝大多数人将工作和生活串联起来,而另一些人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他们的效率不惊人才怪呢?反观秋水、秋大都是这样的人,秋大在上下班挤地铁时候搜集写作素材灵感,构思写作框架。秋水各种兴趣的打造既学习也成长还顺带工作。
把自己变成这样的人吧,所谓的大智慧,其实只不过是“把智慧用到大事儿上”
思考:
对比老师的思考流,反观自己,任何事情上多思考一步,效用都是惊人的,随着时间复利,差异是巨大的,提高自己的思考质量很重要、很重要。在大事上更应该花更多是时间思考,在大事上思考琢磨的时间还没有你购物货比三家思索来的多,这样的选择几乎是会失望的。
重新设计和优化流程:问问自己哪些可以并联,哪些可以串联,哪些需要专注,哪些可以取消(删除),能不能用更简便的方法来取代它,来提高人生效率。
周二:生活中不要给自己制造不必要的麻烦
人和人表面看去没有多少区别,然而内部操作系统的性能差异却是巨大的。
这个世界神奇的地方在于,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的认知体系,而同样一件事物,在不同人眼里,会呈现出不同的样子。
最可怕的不是不知道,而是你根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我们煅炼元认知能力也是为了克服这种短板。
比起现在赶快挣大钱,更重要的是让自己成为配的上“大钱”的人,等到那个时候,自然会有与你相匹配的薪水来找你
周三:有些知识我们中学就已经学过了
例如:串联、并联,统筹方法。多想一步:这个道理还能用在其他什么地方?若能使用,需要注意什么才能避免出错。多想一步,随着时间的复利,思考质量和收益率是完全不同的。
某事,是否可以与成长并联?今后再做选择的时候这样问问自己一定会改变结果。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成长才最重要,工作和成长并联、生活和成长并联,多两个纬度加速成长,不想优秀都难啊,而薪资只是你优秀以后的附加产品。
周四:员工视角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妨转换到老板视角看一看。钥匙在别处
而这样做的好处,不光在于它能帮你解决工作上的困难,你还能通过这样的训练,提升自己转换视角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其实也是一举两得的事情。
很多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就是“多想一步”拉开的。
看起来那个“多想一步”似乎没有什么了不起,但背后的心智差距则是其他人所不了解的。因为你多想一步,原来的机会可能就会变成陷阱,而原来的陷阱则可能成为机会。
我们成长的过程其实也可以总结为:
从现在的起点上往前多走一小步。
等到你很优秀时,这一小步会很困难,但是突破了以后就是另一片天地了。
之前的文章里我们也说过,选择有的时候比努力更重要,不要只顾着选择后的努力,而要在选之前就把功课做到位。
当你不停对自己这样提问时,就会逼近那个最终的问题:
什么最重要?
其实我们做任何事情,最终的目的就是找到那个最重要的东西。看了这周的本章之后,能否“并联成长”就变成了很重要的标准了。
我经常问自己,如果你是老板,是否愿意聘请现在的自己?反思后就会更加努力学习与工作,不断试错,享受解决技术难题之后带来的成就感。真的很美好!
这是一种很好的反问。
员工视角和老板视角一定是不同的,而有些问题只有你真正站在老板的视角去看才会理解。
而这样的角色转换,最终受益的一定是你自己。
在我看来,不论你做任何事,认真都应该是个必备项。所以说我们平时就要养成认真的习惯,而不是在那里纠结自己该不该认真。
表面上肯定是有输赢的,那些总是认真的人肯定会“吃点亏”,但如果你以更大的视角去看的话,那些认真的人才是真正占了便宜的人。
我们大多人一生都会经历从孙子(孙女)到爷爷(奶奶)。我为人父母的时候都希望孩子成长的更好,不输在起跑线上。我的孩子也不大,我在思考如何让他比自己将来成长的更好。我能想到的就是:我希望他将来是个善于思考、懂得积累、会说话、能写作、会与时间交朋友的人。其实些看上去很简单。但思考决定了一个人的深度、积累会决定一个人的成就、会公众说话是个非常好的自我销售方式、而写作是除了演讲之外又一个传递自己价值观的重要的能力、学会与时间交朋友才会串联并联很多有意义的事!而对于孩子来说,要明白这些,那就需要父母先明白,而且要明白多几个等级的信息量,才能有可能恰当的传递给你的孩子。让他真的能够现在更好更高的起跑线上。否则,你自己的不努力,只会让孩子和自己一样到了三十多岁才明白一些原本10岁就该懂的最简单的方法论和概念。让父母的价值观串联给孩子,同时并联自己的不断成长,才是真正的不输在起跑线。
周五:很多学科的知识都是相通的。
选择大于努力,不要只顾着选择后的努力,而要在选择之前就把功课做到位。
很多学科的知识都是相通的,知识的迁移,融会贯通能力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