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摩了专题里许多大牛的优秀实践后,发觉自己确实没什么值得一提优秀实践,那就来谈谈,我导入敏捷的“失败”历程吧。
F1 高级管理者导入思路对齐
●使用方式:1V1用户访谈、年会汇报
●核心观点:借机向领导和业务部门领导,导入发布火车、迭代速率、瓶颈概念
●使用目的:让他们能够接受每2周按节奏拉入需求的内在诉求
★后续反馈:大家遵守了2周迭代的规则,但仍然有部分领导觉得不如随时随地的打断沟通来的方便,并伴随这是个套路这样的微词。
F2 团队导入思路对齐
●使用方式:硬币传递游戏,部门现状访谈
●核心观点:团队需要通过游戏觉察当下的工作状态
●使用目的:引导团队自发产生改变的想法
★后续反馈:大家觉得游戏很好玩,然后开心的回去继续瀑布开发了
F3 形成领导力小组(培训)
●使用方式:确定虚拟团队架构,并完整准备了6小时份的课程(精益+敏捷+看板沙盘)
●核心观点:通过系统导入敏捷知识,让领导力小组具备实践的基本子弹
●使用目的:让领导力小组壮大声势支持敏捷
★后续反馈:敏捷=> 看板、流程、因为没有文档导致了很多问题的根源
F4 启动仪式
●使用方式:通过丰富的内心世界感慨来达到自我启动的效果,绘制各类画报,PPT,文档分享
●核心观点:要让别人动,自己得先动
●使用目的:给自己一点仪式感
★后续反馈:团队成员看经理,总是在各类大开纸上进行某种神秘的仪式,而觉得经理中邪了
(后来事实证明,做清单很难,但自己建立对自己合适的套招更有效)
(改良后套招)
F5 迭代(高级管理者思路对齐)
●使用方式:准备可视化度量材料,与leader沟通具体的里程碑和项目推进效果
●核心观点:让leader看到敏捷迭代的数据效果
●使用目的:让领导继续扩大授权范围,平滑导入业务领域
★后续反馈:可以按照这个思路走,但是为什么还是不够快
F6 工作项校准
●使用方式:将用户故事置入云端看板,由用户进行澄清,开发团队进行估算,保证格式准确
●核心观点:对工作项进行合规是固化流程的良好方式
●使用目的:让业务端到技术端行程固定校准模式
★后续反馈:每2周校准一次太慢了,但是总比没有预期的好
F7 工作项就绪
●使用方式:将接收的卡片拉入在线看板,定义明确的验收标准、时间,缺陷栏,负责人
●核心观点:就绪的状态即为库存
●使用目的:打通业务端到技术端的线上流程
★后续反馈:卡片形式和规范还是有些凌乱
F8 协作校准(晨会+看板)
●使用方式:已经提前讨论了需要讨论的问题,准备好发言内容并在物联看板上展示feature级别卡片流动
●核心观点:有公共共识空间,有物理拖动过程,做团队内部可视化
●使用目的:让成员提升对特性的责任边界
★后续反馈:有些时候还是没有提前准备发言导致语言逻辑混乱,有时候觉得与平时的交流环节各有重合
F9 巡航(统计与证明)
●使用方式:统计LT、需求点数、准备功能演示视频,测试报告等
●核心观点:通过系统导入敏捷知识,让领导力小组具备实践的基本子弹
●使用目的:让领导力小组壮大声势支持敏捷
★后续反馈:敏捷=> 看板、流程、因为没有文档导致了很多问题的根源
F10 迭代(思考与调整)
●使用方式:通过回顾调查,做好会前资料搜集准备,现场通过引导方式测量安全感程度,从传统总结向引导改善过渡
●核心观点:通过感谢增强信任连接,通过引导团队改善来让团队感受到成长
●使用目的:团队自己改善
★后续反馈:如果教练不组织团队信任感还是很低,很多回顾事项,太大不想改,太小懒得改,猴子跳到团队经理身上。因为改善不可察觉,所以会议最终又开始往传统方向流动。
F11 退出(移交)
●使用方式:通过完善整体敏捷框架、知识体系、驱动领导力小组带领实施
●核心观点: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使用目的:抽身而出,独立自主
★后续反馈:虽然导入过程非常波折,但领导力小组个体还是发生了转变,改善虽然还不够可视,但确实有外侧的改变。领导力小组,相信自己可以做好。
F12 退出(退场)
●使用方式:开始克制自己想要帮助他人的心,开始和成员站在一块,与他们探寻答案,而不是自己做那个解决问题的人。
●核心观点:成就别人,其实亦是成就自己
●使用目的:一个画句号的仪式
★后续反馈:团队的解决能力增强,并且开始积极的应对挑战。虽然在自我设定的基线上,还未满意,而我也将重新复盘这次边学边做的实施之路。升级成2.0的版本。
其实这篇文章是看了DP老哥那篇《对于如何启动敏捷实践的思辨》里从意到形才想到的。
【对于缺乏经验的团队,实践应该先神后形,而不是先形后神。血泪教训告诉我,形式如果在一开始不能产生好的效果,会直接导致团队的实质性抵制,使敏捷实践走向夭折,或者在后续花费成倍精力去艰难扭转。敏捷推动者一定要先带领团队实现一些“神”的效果,再落实“形”,最终演变成由团队通过自我管理实践“形”,获得“神”。】原文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c6aef0c10669
我去说了句,唉,这坑我都趟过。老哥说了句,大家都没少吃亏啊。
这一下看的我眼泪要流出来。接触敏捷以来,除了不停的上课刷证,看同行实践,自己在没有专门被带过的时候,对自己多半还是不自信的。其实摆在眼前的没有那么具象的东西,只有SCRUM,对吧,那就会像一个救命稻草一样去信奉,去信仰。但是学习的过程,也是这样的。能看到眼前的,也能看到更好的。才有了渴望突破的冲动,也才会不管如何先试了再说。
却是有很多想法想说,依样画瓢归纳在ACT的12步中了。(实施的时候是没有ACT的这个概念的,所以时间线上其实并不一致)
这篇文章,也做一些留白吧。跟我一样,从0上手,并坚持到今天的你。或也经历了不少,与预期相悖的“失败”,或已经拥有了最佳实践。但那又如何呢。doing自会将最好being带给我们。
Goku.2019.8.29 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