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老师伴你读《唐诗选》之五十五:《旅夜书怀》​杜甫

来自沉墨国学经典诵读

旅 夜 书 怀

(唐)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作者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诗解

⑴书怀:书写胸中意绪。

⑵岸:指江岸边。

⑶危樯(qiáng):高高的船桅杆。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泊江边。

⑷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

⑸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

⑹名:名声。文章著:因文章而著名。

⑺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

⑻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借沙鸥以写人的飘泊,含有“飘零”、“飘泊”的意思。


译文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江岸畔的细草,

深夜江边,泊着桅杆高耸的孤舟。


原野辽阔,天边的星星如垂地面,

明月在水中滚涌,才见大江奔流。


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

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


唉,我这飘泊江湖之人何以相比?

活像是漂零天地间一只孤苦沙鸥。


诗韵

这首诗既写旅途风情,更感伤老年多病、漂泊无依的心境。

诗的前半描写“旅夜”的情景。第一、二句写近景:微风吹拂着江岸上的细草,竖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月夜孤独地停泊着。

当时杜甫离成都是迫于无奈。这一年的正月,他辞去节度使参谋职务,四月,在成都赖以存身的好友严武死去。处此凄孤无依之境,便决意离蜀东下。

因此,这里不是空泛写景,而是寓情于景,通过写景展示他的境况和情怀:像江岸细草一样渺小,像江中孤舟一般寂寞。

第三、四句写远景:明星低垂,平野广阔;月随波涌,大江东流。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历来为人所称道。

诗人写辽阔的平野、浩荡的大江、灿烂的星月,正是为了反衬出他孤苦伶仃的形象和颠连无告的凄怆心情。这种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在古典作品中是经常使用的。

诗的后半是“书怀”。第五、六句说,有点名声,哪里是因为我的文章好呢?做官,倒应该因为年老多病而退休。这是反话,立意至为含蓄。

诗人素有远大的政治抱负,但长期被压抑而不能施展,因此声名竟因文章而著,这实在不是他的心愿。

杜甫此时确实是既老且病,但他的休官,却主要不是因为老和病,而是由于被排挤。这里表现出诗人心中的不平,同时揭示出政治上失意是他飘泊、孤寂的根本原因。

这一联借景抒情,以沙鸥自况,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真是一字一泪,感人至深。

杜甫的这首《旅夜书怀》诗,是古典诗歌中情景相生、互藏其宅的一个范例。

整首诗意境雄浑,气象万千。用景物之间的对比,烘托出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使全诗弥漫着深沉凝重的孤独感。这正是诗人身世际遇的写照。

诵读音频请关注沉墨国学公众号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