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国内国外走过许多地方,也品尝了天南地北的很多美食,博大精深的中华吃文化所孕育的各大菜系和地方小吃,以及不同国家的美食都是各具特色,令人齿颊留香。但是无论品尝过多少美味佳肴,最好的滋味永远都是那些留在记忆深处的,无法忘怀的家乡的味道!
我的家乡是一个依山傍水的北方边境小城,宁静宽广的鸭绿江水流经市县,在下属的东港市汇入浩瀚无边的黄海。丹东市与朝鲜的新义州市隔江相望,历经战火的鸭绿江大桥见证了中朝人民浴血奋战唇齿相依的深厚友谊。城市的另一侧是绵延不绝的长白山余脉,山水环绕,风光秀美。独特的山、水、海相连的地理优势赋予了家乡取之不尽的山珍海味和地方特产。
海鲜是家乡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美味之一。我是吃海鲜长大的,记得小时候海鲜多得堆成了山,那时候大海还没有经过过度捕捞,又因为没有冷冻加工业,交通也不发达,海产品除了晾晒的干货外,大多都是本地人食用。那时海螺、螃蟹、黄蚬子、沙蚬子、白蚬子、虾爬子、海虹、海蛎子等等都是一堆一堆地放在商店的门口,几毛钱就可以买一大包。我很爱吃的“泥溜”也叫泥螺,都是住在海边的农民自己捡的,然后用自行车驮上两大桶走街串巷地叫卖,大海碗五分钱一毛钱就舀一两碗,吃都吃不完,各种大大小小的鱼类更是数不胜数。所以这么多年来走南闯北的,我的胃从来就没有因为吃海鲜中毒过,好多次看着一些朋友吃完海鲜上吐下泻的样子,我都是搞不明白如此的人间美味怎么就成了毒药了呢?
说起海鲜来话就长了,且不说种类繁多,就是吃法上也是多种多样的。在海边长大的我是生熟通吃的。鲜活的海鲜经过腌制或着凉拌才是最鲜美的,比如说腌蟹子、腌虾爬子、腌虾、凉拌海蜇、凉拌虾等等,腌制的海鲜要过了夜才更入味更鲜美无比。吃过生海鲜的人,便不再想吃熟的了,因为那鲜的程度是熟海鲜不能比的。当然生鱼片这些都是后来从日本传来的吃法,要用芥末沾着吃,我们老家以前是没有芥末的。北方的海因为经过了寒冷的冬季杀菌,所以比南方的海水要干净,小时候只要是活的海鲜,经过腌制后吃起来根本不用担心有细菌和寄生虫啥的。不过现在的大海都被一定程度的污染了,即使是鲜活的海鲜,也不大敢像小时候那样毫不顾忌地生吃了。
做熟了的海鲜也是有蒸、煮、煎、炒、炸、烤多种做法的。做海鲜是有窍门的,比如蒸和煮的海鲜一定是要等到水开了以后才能放进去的,不可以冷水放入,否则海鲜就会失去了新鲜度,口感就差多了。说起来我们老家最具特色的海鲜就是大黄蚬子,蚬肉金黄,又大又肥。大黄蚬子是藏在沙地里面的,所以吃之前要水煮,把里面的沙子冲洗干净。大黄蚬子一入开水中,壳儿就会张开,要马上捞出来,不能煮老了。拿出来后趁热把肉取出来,翻开外皮后在煮蚬子的水中搅拌,把沙子冲洗掉。洗好的金灿灿的蚬肉又厚又嫩又Q弹,趁热吃到嘴里真是鲜香四溢,我常常是等不及拌好装盘,就先吃为快了。说真的,我一直觉得北方的海产比南方的更鲜美,可能是因为冬季低温,海产生长期长,要储存能量抗寒过冬吧,所以才会肉質更肥厚鲜美。小时候我们吃海鲜经常都是一盆一盆的盐水煮,不需要放什么调料,就是原汁原味的最好吃。
说完了海味,再来说说山珍。大山里有着各种各样的野生山果,像板栗、榛子、松子、核桃、山里红、山枣等等。山里还有很多野生蘑菇,不过那时候我是在城市里长大的,对野生蘑菇有着敬畏之心,家里人因为不认识通常都不敢买,我吃过的只有最常见的榛蘑和松伞蘑两种。老家的一道名菜就是小鸡炖蘑菇,一定要用农村散养的土鸡才好吃。老家的农村产玉米,喂食玉米的土鸡油黄味美,和野生菇炖在一起,吃到嘴里那真是叫鲜香无比,想起来都口水直流了。我们老家还有一种专有的山野美食,是柞蚕茧蛹和蚕蛾。丹东是柞蚕之乡,全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柞蚕丝绸来自于我们老家,当年丹东轻纺丝绸行业在国内也是鼎鼎有名,只可惜后来都被市场经济的大潮淹没了。茧蛹和蚕蛾可是丹东人餐桌上不可多得的营养美味佳肴,老家人也是把茧蛹的美味吃到了极致,有煎炒,有烹炸,有煮好凉拌,还有直接烧烤。小时候家家都是烧煤炉子,我最喜欢把茧蛹放到炉盖上,茧蛹被火烤疼了,头就一扭一扭的,一会儿就香气四溢了,特别好吃,现在想想也是挺残忍的。
我们家乡还有很多地方小食,宽甸是满族自治县。因为盛产玉米,聪明智慧的农村人把玉米粗粮变着花样做,有发酵后做成的酸汤子,拌上白糖,酸甜可口,捧着大碗哧溜哧溜地连汤带面一起喝下去,大汗淋漓的真是一个爽字了得。还有炒叉子,大馇子和小馇子粥,玉米面窝窝头、大锅贴饼子等等,把粗糙玉米做得真是五花八门,令人心驰神往。因为老家江河水库众多,除了吃海鲜,酱焖河鱼肯定是大家没有听说过的美味。河鱼是一定要用农村的大铁锅柴火炖才香的,炖时要加上农村人自制的大酱和辣椒酱去土腥味。大锅里下面炖上一大锅河鱼,上面锅壁贴上金黄金黄的大饼子,炖好打开锅盖后,那就是满屋飘香,吸进肚子里还没开吃就满腹香气了,写到这我也是馋到不行了!再说说家乡的老品种甜糯白玉米,如白玉一般。嫩的煮好后,一口下去软糯香甜,真是恨不得几下就把一个大玉米棒子吃进肚子。老玉米放在炭火上烤,那香味顶风都能飘出几百米,走过的闻着味就冲过来了。
老家的特产小吃太多了。因为是朝鲜边境,鲜族人秘制的各种朝鲜小菜不下十几种,吃过以后你才会明白啥叫正宗的朝鲜辣菜,当然还得尝尝正宗的朝鲜冷面和烤肉。老家的烧烤也是烤出了极致,牛、羊、鸡肉啥的那都不算个事,烤蚬子、烤虾、烤鱿鱼、烤鱼、烤豆皮,还有各种烤青菜,种类繁多得没有烤不到的,只怕你想不到。天气一转暖,每到晚上,大街小巷弥漫的都是烧烤的味道。我很留恋从前的街边烧烤摊,只可惜现在城管执法太严格,烧烤只能到餐馆里了,那种市井街坊热热闹闹的味道已经很少见了。
老家的面食也是一绝的,这得感谢当年那些闯关东的山东老乡,我的父亲祖籍就是山东的。背井离乡的山东人把家乡地道的面食也带到了异乡,各种大饼、煎饼、火勺、油条、面果子、麻花、馅饼真是应有尽有,配上各种粥、豆浆、豆腐脑,还有朝鲜小菜,早饭也能吃出个花儿来。
要说家乡的美味那可真是说都说不完,香喷喷的炒焖子、甜丝丝的油柿子、水灵灵的大久保桃、软绵绵的艳红桃、脆生生的顶花带刺的大黄瓜、圆鼓鼓的老来少大芸豆、奶油丰香的大草莓、比水果还好吃的大青萝卜、还有海水和江水交汇处两和水生长的,当年都是只能进贡给皇帝吃的大米等等。
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家乡得天独厚的农副鱼生长环境,小城的慢节奏滋养出乡土气息浓郁的吃文化,至今令游子难以忘怀。走过了千山万水,尝遍了天下美食,最美的味道永远都是那记忆中家乡的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