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永正老师在《备课断想》中,非常详细地说了自己是如何备课的。
教学目标要了然于心
于老的备课本的扉页会永远写着或贴着年段教学目标,他说“教学必须有目标,目标就是晚上达到的目的,也就是要完成的任务。”
其实,我自己在平日的备课过程中也关注目标,更多的是教参上的课时目标,对于总目标和年段目标,说实话,只有在教研、比赛等活动中才会重点关注、学习,新课标颁布好几年了,我不敢说自己对总目标和年段目标了然于心。
看来得向于老学习,也把自己所教年段的年段目标、学业质量描述等贴到自己能时常看到的地方,比如语文书上、教案上,甚至电脑旁边,多看几次不就记住了吗?
除了目标,还要关注课后的学习要求,对应着部编语文课本就是课后题和教学提示,这些自己平时在教学中也是非常关注的,尤其是课后题,其实就是目标落实和达成的路径。但是回顾自己的教学,也有时候回忽略课后题,这点以后要注意改进。
总之,“课标是教学的圭臬,时依据,要常看。常看常新。”
你备课备朗读了吗?
于老说自己拿到一篇课文,首先是备朗读,至少要读三四遍,公开课,读的遍数还要多。
非常汗颜,我备课基本上不备朗读,甚至上课的过程中,我是能不读就不读,尤其是上公开课的时候,因为我的普通话让我非常不相信自己的声音和朗读,怕一张口就被人笑话。所以,逃避了很多年。
近几年开始正视自己的短板,正视自己了就愿意去改进,经过自己的“补短板”行动,普通话终于好转了不少,也终于有资格参加“精品课”的录制,虽然只得了省一等奖,但让我对自己普通话的信心翻了几倍。
之前读过于老师的其他书,觉得于老师朗读、范读的高度,是我等普通之辈难以企及的,只能望其项背。
但是,普通如我,可以不必达到于老师的高度,达到课标要求的“正确、流利、有感情”即可。所以,以后也要备朗读、练朗读啊。
咬文嚼字会让你抓住重点
于老说“教师要有咬文嚼字的本领”。
备课时的“咬文嚼字”就是多思考: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个字、这个词?可以换成其他的字词吗?作者为什么不换?这背后有什么用意……
关键处的咬文嚼字和深思追问,会让我们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会让我们对语言有更好的参悟,会让我们的阅读能力不断提升。
说白了,咬文嚼字的本领就是钻研教材、把握文本的本领,“这法儿那法儿,钻研不好教材就是没法儿。”
回顾自己的备课,对文本的理解更多的是来自于教参和网上的一些名师或非名师的教学设计,有多少是自己的理解呢?
应该先有自己的理解,再去看教参、参考别人的教案。
怎样钻研教材?于老说还是先朗读,读满意了之后,抓紧时间看教参和现成的教案,自己认可的拿来借鉴,不认可的就改进。于老说有四点千万不能马虎,直接上图:
图片
而这每一点都是自己需要学习的,说实话,我备课可从来没有这么认真过,甚至教公开课都没有。
于老还非常重视造句和片段仿写之类的“小练笔”,部编教材也有不少小练笔,这个自己也是很重视的,但有时时间紧张的情况下还是会放到课后去写。
不管多忙,于老每学期都会认真钻研2—7篇课文,上成“精品课”,也因此,于老从不拒绝上公开课,把上公开课当作自己锻炼的机会。
这一点自己这些年做得也还可以吧,以前我确实抵触讲公开课,近几年我其实还是很愿意上公开课的,也喜欢参加比赛,因为我也从心底把公开课、比赛当作自己锻炼、成长的机会,我明白我要借公开课、比赛这样的契机逼自己一把,让自己向前走一步,否则我可能会原地不动。
久而久之,我在语文教学方面有了自己的想法,独立设计的能力也越来越强,甚至能去指导其他人。
当然,我深知自己需要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我要谦虚谨慎,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自己。
“隐性备课”是一生的备课
什么是“隐性备课”?就是那些不能一蹴而就的功夫,比如朗读、粉笔字、看资料、思考、预设等,这些可能是教案上呈现不出来的,是自己的真实的本领,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能随时拿出来。
此外还有就是对学情的真正掌握,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思维特点等,这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做到的,需要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也需要经验的积累。
所以“隐性备课”就是备本领,一生的本领,需要一生去备。
而这种“隐性备课”,这些通过不断学习、反复练习才能得来的本领,我是很欠缺的,所以不敢懈怠,要一直学习充电。
“显性备课”:教案就是备忘录
于老说“写教案,只是备课过程中的最后一个环节,而不是备课的全部”。
于老师阅读教学的教案大体分为三个板块:初读课文严把关,要求必须读正确读流利,甚至读出标点符号;精读课文重品味,在字词、句段、篇章结构等的品味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鉴赏能力,让学生感受语言的美魅力;作业设计要注重语言的运用。
教案其实就是备忘录,可以几分钟完成,但真正的备课,功夫就在平时的积累。
备课闭环就看教后反思
“教后记”,也就是教后反思,才代表备课可以画上一个句号。教后要及时记录兴奋点(成功点)和有所遗憾的地方,“成功和失误都是收获”。
关于教学反思,于老如是说:“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能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能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能还能写出一个专家来。”
写教学反思真的很重要,我自己在语文教学上为什么突然成长迅速?跟我写教学反思分不开,有一段时间,我坚持写教学反思,之后就感觉自己进步很快。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两年又感觉自己进步缓慢,是不是跟中断了写教学反思有一定的关系呢?
读了于老师的《备课断想》,我收获很多:备课并不是做做课件、写写教案那么简单,当然这些很重要,更重要的是平日里真本事的训练,比如教材解读能力、课文朗读能力、思考能力、粉笔字书写能力、真正掌握学情的能力、教后反思能力等。
总之一句话,要有扎实的、过硬的专业能力。想想自己真是差远了,任重而道远啊!但要始终相信:行则将至,做则必成。
(全文2328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