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辽西一带强盗很多,有一个从山东来的王信商人经过朝阳地界,遭遇到一伙土匪,把他所有的财物抢劫一空,只给他留下一件外套,强盗进了树林不见踪影。
王信嚎啕大哭,此时天色己晚,一时想不开,就来到一棵油松树下,准备上吊一死了之。
正要解腰带时忽听到前面传来一阵凄惨的哭泣声,王信借着月光观看,见是一位年轻人,树上己柱好绳子正要自缢。王信急忙跑过去抱住这个年轻人,把绳套解下,一问这年轻人姓陈,是从河北来做买卖也是白天在此被劫匪强劫。
二人一样的遭遇,禁不住抱头痛哭,哭罢多时,二人商议这可怎么办?死也不解决问题,为了家小,还是活着吧,于是二人在树下相倚闭眼等到天亮,而后结伴沿路走到市区。
这市区有一市场,早晨人很多,只见前面走着一个云游女冠道姑,也来到市场,挨着一家茶馆,从布袋里取出一个蒲团展开后,手执云帚,端坐在那里卖药,可奇怪的是身前并没有摆着任何药物。闲暇的人觉得好奇,就都团拢过来,询问道姑荬药怎么不见药品。
道姑也不多言,只认买药人交一文钱丢在蒲团前。然后用手往云帚里一抓,就抓出颗朱红色,手指盖大小的药丸递给买药的人,称其药包治百病,温水服下。围观的人暗暗称奇,都纷纷取钱讨药。
这时己有几百人纷涌而至争相购药,道姑依旧去云帚抓,随抓随有,道姑边取药也看买药人的脸。不时对买药人冒出一句话: "你这个人极其老实,缺衣少食,我这丹药奉送给你",说完还从钱堆上抓起一把钱,三五十文不等,塞到买药人手里。有时说: ”你这个人善良憨厚,虽辛苦耕作,但手里漏钱,"说完又抓两把一二百文塞到买药的人手里。
围观中也有很多人,看着道姑这么施舍,也推说家里饥寒,或有病人在家等钱用,道姑只说不要取多,困难的人,人人有份,这样就赠送的文钱多少不一。
王信二人身无分文,也在人群中观看多时,见女道冠这么慷慨,就挤到前面蹲下也不说话。道姑瞅了王信一眼说: "你二人遇难,暂且取些文钱吃碗面去吧!"二人不敢取多,只拾起十几文钱,拜谢道姑出了人群。在附近一家小吃摊,买来四张烙饼,二碗汤坐下吃饭,斜眼看着围观人群。
道姑不断赠送钱财,虽然讨钱的人很多,但买药的人更多,轰动了整个市场,不到半日道姑面前堆积的钱除了赠送的还有好几千文,而前来买药的人却越来越多。
王信二人吃完饭,依然发呆,不知去哪,就又站在道姑卖药的地方观瞧。正在这时,就听人群外有人吆喝: "都闪开,官老爷来了!"众人纷纷退让,只见从人群中挤出五六个官差,为首的头目见是个年轻的道姑就骄横地喝道: "哪里来的妖道,竟敢光天化日之下在此盅惑人心,把这妖道带走!"手下几个差役见满地堆满了文钱,争先恐后抢钱要往口袋里塞。
只见道姑从地上站起,把蒲团塞进包里,对这头目说道: "大人不就要钱吗?贫道包里有不少钱文,但地上这些钱不是你们的!"说完扬起云帚,只见这些钱满天飞舞,落在围观的人群中,大家都来哄抢文钱。
道姑从容走出人群,这些差役气急败坏跑步前去抓道姑,距离也就五六米,却怎么抓就是靠不上前。这一切惊呆了所有的人,道姑一会出了市场,一帚云帚扬长而去。
老百姓却愤愤不平,暗骂这些差役损阴德,市场也恢复了平静。
王信二人,从头至尾看了过程,叹息道,这动荡年月,啥也干不了,不如出家修行!"二人商议后,知道沈阳有个太清宫道馆。二人没有分文,只能沿途乞讨,一路艰辛,吃尽苦头来到沈阳。二人饥寒交迫再无力行走一步,就萎缩在街边乞讨。就在这时,一个道姑飘然而至,王信二人抬头一看,正是朝阳看的那位神奇的女冠道姑。二人跪爬半步,不住磕头请求收留学道。
道姑说: "你二个都是忠厚人,一路竭诚求道,但你二人不是出家修道之人,我这里有文银一百两给你们两位做盘缠,各回家去做一番生意,日后必有富贵。
王信二人跪拜含泪叩谢不止。询问恩人道馆居住何处?道姑只微微笑一笑说: "贫道居无定舍,不可再去找我!"二人再三恳求地址。道姑只说了一句: "我在终南山修行"!说完飘然而去。
于是王信把银两分成两份,个人一半带着银子洒泪分别。
三年后,王信靠这五十两银子回到家乡,生意顺风顺水,无论做什么生意都能赚钱,成了遐迩闻名的实业家。王信感激道姑当初赠银之恩,一心向出家修行。于是就把田产交给了子女,带了五千银子前往陕西,这一天来到终南山下,看见前面一个人背影很熟,举步上前,二人对视了半天,禁不住热泪盈框。这人正是当年那位河北的陈公子,二人叙说各人经历,深深感叹不已。
原来陈公子这三年做生意也赚了不少钱,也一心想修道行。
二人沿山路来到一所道馆,正式出家修行,走遍了所有道馆,四处打听那位女冠道姑的下落,但始终没有人知道,一直也没有再次相遇。
后话: 这则神化故事告诉我们人品最重要,即使遇到意外也自然有人来帮助你。勤劳致富永远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资料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