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北京基础教育研究院研究员王晓春老师撰写的一本书,《问题学生诊疗手册》,感触颇深。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直白的语言,深刻的启迪,切实的实操,给人无穷的教诲,真是百读不厌,百用不烦。正如李希贵所言,这是一本真实案例诠释朴实理论,给人很大智慧启迪的书,非常难得。
是呀!书中的案例好像发生在身边,讲的道理是我们曾经尝试过,却又没有深入思考反思整理的系统理论。读了就用,用了见效,再次反思,又有新体验。对我们一线教师而言,真是一场“及时雨”!
结合课题研究,在厘清问题学生概念特点以及发生规律的前提下,重点研读尝试了学习问题生专题以及相应对策。下面结合实际教学,谈一谈读书体认。
学习问题生特点,基础差,上课不专心,小说小动不断,作业不能独立完成,拖拖拉拉得过且过,以玩为乐。即不能独立认真地完成学习任务,上进心不足,有的破罐子破摔,对学习抵触情绪大。
1、对学习失去信心 熬时间混文凭,得玩且玩,想什么做什么,无拘无束。这一般是家庭教育失败了的无奈选择。往往差得不少,差得不轻,逆反心理大,而且很脆弱。比如,在笔者同学困生交流摸底时,躲藏怕是共同表现。一问三不知,不听不学不会在所难免。学习成了头痛事。正所谓“不提学习安安静静,快快乐乐;一提学习寸步难行,异常烦恼。”
2、注意力难集中 学习问题接二连三
数学学习像登山,每步要踏实。基础差,左顾右盼,注意力难集中,听不进听不懂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从而打退堂鼓。这是不自信的表现。培训集中注意力,化解注意力障碍,莫过于做数学实验了。手脑口并用,激趣启思,了解一下教育发展。
点燃这类孩子心中的梦想,就是不要冷眼旁观,熟视无睹。而要着眼提升学生整体生存状态。基础差听不懂,占比不少,也是根源。基于信任与动手操作,观察思考体验的过程,是激趣启思唤起沉睡理解记忆的法宝。
3、习惯性懒惰 在家溺爱惯了,身上养成不少臭毛病。学习要付出艰辛的脑力劳动,要经得住各种考验与打压。加上学校教育,有的简单得拔拔,以致表象认知模糊,理解应用得一知半解,学习差三落四。
因此需要个别谈话,引导交流,做好不浪费时间资源,学习各得其要。比如了解孩子心理学习障碍,这边讲我们的数学故事,再复述表达,理解情况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大都懒得说,怕丢人,怕说错,对自己很不负责任。“三十六计,走为上计。”是惯用手段。或者书写表达有障碍,这多半是打小累积的问题结果。
笔者在耐心指导时,不断地激励唤醒,希望增加自信,不怕出丑,不怕说错,一点点进步。反复做工作,并引导教育。他们一般都“千呼万唤始出来”,露出会心的微笑。一有点滴表现,立即夸奖,并且班级表扬。
4、较多挫败感 坚持不懈地激励 不厌其烦地有计划指导,从挫败感阴影中走出了。试想:基础差的学习,挫败感很重。也想学好,可就是困难重重,又不愿意付出努力,缺少不少脚手架支撑。学习起来困难重重。同时心理又敏感,一有点异样眼光,变得很自卑自怜。这时老师的激励唤醒非常重要。无论学困生怎样表现,我们都要悉心教导,耐心鼓励 。
如小丽课上学了因式分解,在老师耐心指导下举手表示学会了。与此同时,笔者课间让她原题做了做,结果错误百出。学生的“会了”,原来意思是“记住了”, 就是所谓的“学会”,与我们目标达成,较熟练地应用解决问题不是一码事。必须经过相应的训练,心智协调,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习得建立了自动化关系才行。当即讲解练习,同时隔三差五地复习练习巩固提升,形成技能为目的。这样才学会了,真正争强学习信心。这是符合遗忘记忆规律的。
5、马虎 学困生借口马虎错的,以此推脱责任。其实马虎是由不会,心急,情绪不稳,害怕紧张,视觉障碍,思维滑动和缺乏责任感造成。学困生最主要的是不会,以及放弃不会,混日子造成的。观察谈话、心理透视,科任老师反馈,过多的糟糕基础,缺乏及时有效的补救,破罐子破摔,惧怕学习,得过且过成为以不会应付万变的心态作为。这些都是王老师细致分析得出结论。与笔者观察思考体悟基本一致。
唤起数学学习的潜在因子,做好原始基础学情调研,给每个学困生做好学情分析,学习成长记录,利于有的放矢,因材施教。这是摸清学情,第一步。常用剥笋法,再回溯源头,找准帮扶点。
接下来,设计学习情境,引导自主学习,勇于尝试,练习理解基础上,找到成功乐趣,体味数学价值。不断激励,以向上的心态,做足每天的功课,做最好的自己。像完全平方公式不会,那么指导做实验,推导面积关系,从而得到公式。然后抓住特点,编成口诀记忆。实际运用,还要念叨念叨。在反复练习中掌握公式与解题体验,这是有意义学习。实验操作,拿在手里,反复玩弄,丰富表象,抽象概括,形成结构,运用起来才自如。
曾经帮助过的学具,习题练习,多翻过来总结经验,巩固提升认知水平,那么短时间很能提高认知能力。那时,一个个学困生,转变成为心仪的学习优等生,善学生。
王老师的问题诊疗手册,像医生诊断疾病一样,经过“望闻问切”,再开药方,科学安排操作流程,即时复盘反馈。在经历知识生成过程,补救过程中,相互释放能量。教学旅程中,成长学困生的同时,也成就了我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