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6.12
塞利格曼的一些观点,我觉得说的很有意义。我们都有无助感,换言之,不论怎么做,都无法改变命运。比如,让你一顿饭吃三碗饭,或许我们可以做到,但是当我要求你想办法收缩你的瞳孔,这件事情对你来说就是无助的,因为是你无法改变的。
其实,生命一开始,就是无助的,刚出生的孩子,几乎所有的行为都是反射行为,他的哭只是对痛苦或不舒服的一个反射反应,但是他对要不要哭完全没有选择的余地。只能自我控制的一个行为就是吸吮。当人生快要走到尽头的时候,又回到这种无助的阶段,可能会失去行走的能力,失去控制大小便的能力,甚至会失去语言能力,甚至失去思考能力,从出生到死亡,我们逐渐脱离无助而习得了个人控制。听起来好像有些小绝望,毕竟从出生开始,最终的终点也还是死亡。
但也要积极乐观的面对人生,毕竟人来一世,还是有很多想法希望去实现的,也有许多事情是我们可以控制的,包括我们如何度过这一生,如何跟别人相处,如何谋生等等。
对生命的想法和观念其实可以扩大或者缩小成我们对生命的控制力。我们的思想其实不仅仅是对事件的反应,它还改变了事情的情境。悲观的预言其实是自我实现的,我们逐渐再去佐证我们悲观的想法,然后当能量被带走的时候,我们觉得,确实我们是应该这样的命运,但其实都是自己带给自己的。甚至有些悲观的思维习惯,会常常把一点不顺利就转变成一个大灾难。吸引力法则也好,还是能量相互吸引也好,这些其实的始作俑者,或许就是我们自己。
当然,我们是可以转变我们对事情的思考模式的,从而让我们的能量也发生变化。我们不要做环境的傀儡,而是要做我们自己的主人。
如何做自己的主人,设计人生讲到,有些问题是重力问题(没有解决方案,只能接受或重新制定目标),有些问题可能是锚定问题(有解决方案,但不是我们以为的唯一的一个),所以我们需要重构问题,发现问题,定义问题。
我个人是非常喜欢这个观点的,因为我们有的时候,会被对方说出来的内容吸引,而忘却了根本原因为何物,或者是根本的目标是什么?于是就在一个所谓清晰的目标里面去不断找寻,或者就是牛角尖,或者就是真理,而无从知晓。
其实几个关键点,我们可以去解释:
1)搭建一个模型或者框架,按照这个多因素的模型去思考问题:比如,什么人,什么事情?背后原因是什么?5个why?你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怎么样?
2)定目标:如果解决了这个问题会得到什么?你希望实现什么样的改变或者结果?
3)重构:“我该如何做,实现......(的目标)的疑问形式?然后重构的问题究竟是什么?那为了实现这个更高的目标,你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
你可以当情况出现的时候,问问自己这些问题,正向问、反向问、绕着问,直接问等等,甚至左右脑对话,或许都可以帮你厘清这个毛线团,让你找到根本原因,然后再去想解决办法。否则,问题不对,办法也会跟着走偏,最后就是事倍功半,或者方向都错了......
#斯坦福设计人生# #积极心理学# #塞利格曼# #重构问题# #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