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关于执行力有一个高赞的回答。
何为执行力 ?真正的执行力是指对目标的认知能力,以及对目标的执行能力能满足目标需要的充分必要条件的各项因素,最后在此基础上才能做出高水准的行动,也只有这样才能大概率成事,进而获得反馈与收益,才具备真正的执行力。
在这段论述中,执行力的三个要素:目标、能力、行动。换句话说,只有在目标清晰明确,能力充分,积极行动的情况下,才能提高执行力。
现实中,我们常常把执行力和行动力混淆,认为执行力就是行动力。有生活阅历的人都知道,行动了也不一定能成事,还需要有目标和能力的加持,才能真正的提升执行力。
也就是说,行动之前,要有目标,知道自己要完成什么。哪怕目标不是很明确,也要有目标,有了目标就有了方向,就知道自己的力要往何处用,否则都是无效的努力。比如想把文章写好,就会搜集与相关的知识,为写文章做好准备。
再说能力。心理学上有舒适区、学习区和困难区的说法。处在舒适区内,拥有的能力能够胜任当下的任务,在执行任务的时候就不会有太多阻力,执行力很高。但超过舒适区,超出能力的范畴,执行力就会大打折扣。拿阅读来说,没有阅读习惯的人,要求他看书,对于他来说是很痛苦的。阅读对于他来已经跳出了舒适区。这个时候,要求他每天读一本书,显然把他推入到困难区,很难执行。如果把目标分解,把每天读一本书,变成一个章节,甚至一页,让他在学习区力,在能力的范围内,行动也就会加强,执行力会大大提高。
当然,目标、能力和行动三个要素都具备了,还要有反馈——正向的反馈。没有反馈的行动,很难长期执行。
有了目标,果断行动,不断拓展能力圈,拥有良性的反馈,执行力也就不再是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