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物质组成,任何事物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的变化和相互作用,人体也不例外,为此,中医就在人体找五个器官与五行一一对应。
心脏属火,主神志,是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的中心,还是全身血脉的总枢纽,对应五官的舌、脉、面。
肝脏属木,肝主疏泄,能调节人的情志活动,协助脾胃消化,对应五官的毛发和眼睛。
脾属土,脾主运化,为气血生化之源,故有后天之本之称;脾又统血,能统摄血液不致溢出于经脉之外。对应五官里的口、唇和涎。
肺脏属金,肺主气,司呼吸,又能宣发卫气和津液于全身以温润肌肤,肺脏对应五官的鼻、皮、涕。
肾脏属水,主藏精,与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密切相关,故有先天之本之称,肾脏对应嘴唇。
古人将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分属于五脏的作用,《素问·宣明五气》说“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情志活动分别由五脏所司,如“心在志为喜”,“肝在志为怒”,“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肾在志为恐”。而情志过激,又反伤五脏精气,所以“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五脏定下了,还有那么多器官,怎么办呢?那就让它一脏对一腑吧。但是他们要有区别,无腔的脏器对应空腔器官的,这样就成就了五脏对应五腹和五气:
心就对小肠,火从心来,暑从小肠中来;
肝就对胆,风从胆腑来的;
脾就对胃,湿从从胃中来;
肺对大肠,燥气从大肠中来;
肾对膀胱,寒气从膀胱来。
后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五腑又加个三焦,于是五脏六腑诞生。所谓的三焦是什么,中医也是众说纷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