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网上照抄一大堆人事管理制度,完全不切合自己项目的实际,结果占篇幅,一大堆内容都是没用的。人事管理虽然对一家企业、对一个创业团队来讲是必要存在,但是发现有的项目整个团队五个人,结果董事长、监事长、总经理、总裁、CEO等高层领导就有不止五个,试问这种布局合理吗?都是将帅,谁来当兵?不仅如此,关于薪酬绩效、职责职能等管理制度也是浅尝辄止,完全没有结合团队现有实际,讲述的内容都是网上有的,或者其他团队也可以这样写的。
2、计划书内容包括PEST、SWOT、STP、波特五力分析以及画布画像等理论知识框架,不是说这些不好,这些内容是教会我们如何更好去梳理一个项目、去理解和判断一个项目,但是真正在介绍我们自己项目的时候,你会发现,用上这些框架结构,容易出现重复性表述、无法形成一条强有逻辑的主线,看似你有介绍到位,实则容易出现项目混乱(指的是运用很多理论知识框架结构的情况)。介绍项目可以像讲一则故事那样子,通俗易懂,重点突出,主线清晰。
3、风险分析形同虚设,例如资金风险及应对,有时候遇到这样写:聘请专业财务人员,严格规范财务审核流程及制度,控制财务支出等。无语啊,都资金出现问题了,你还花钱请专业财务人员来,岂不是雪上加霜,最主要的是,资金有风险,应该去找钱或者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成本投入以减少风险力度,应该聚焦实际而有效、符合项目当下情况、具体明确的措施办法。再比如受到汇率波动影响,货币贬值等问题造成的其他风险,你说一个生长于国内,面向国内市场的项目,你考虑这个干嘛,纯属凑字数嘛。
4、执行概要本来是计划书的精华部分,但是有的项目却在该位置展示一些非核心的内容,典型代表就是把后面章节全部浓缩一遍在执行概要逐一展示。要知道执行概要目的在于提炼整个项目的重点和亮点,能够让评委在看几十页甚至上百页的计划书中迅速抓住核心,从而赢得高分,如果流于形式,只是把全部章节浓缩介绍一遍,无重点、不突出,该部分内容的作用就失效。执行概要主要介绍:为什么做(市场痛点)、怎么做(产品技术或解决方案及其优势优点)、做到哪里(项目进度、项目成果)、核心团队(主要介绍团队成员的专业、经验、实力与这个项目高度相关和吻合),再来如果愿意的话,可以加上引来教育、社会价值(包括带动就业、问题解决的社会效益)。就这些,至于其他的可以不用在执行概要展示,核心位置就要放核心内容。
5、财务数据都是整数、等差,一看就是假的。或者项目从一开始就盈利,这样的情况也是比较不切实际,当然如果你是做服务业的,那就另当别论。不过也不是一概而论,就是一般项目初始期由于各项基础投入都要做,而且业务模式刚开始也不是很熟练,投入的多,产出的少,一般刚开始以亏为主也属正常。等到第二年或者第三年,随着基础投入全部完成,后续基础投入逐渐减少,但是业务经验却随着时间推移,逐步成熟,这就变成投入减少,产出变多,此时略微亏损或盈利,或收支平衡。往后就是实现盈利。但是也不排除中途有较大战略调整,出现大亏损或者其他情况也未可知。不少团队刚开始斗志满满,但是真正实践下去,往往在第一阶段就败下阵来,真正创业又能熬过第一阶段的团队,才有望站至顶峰,也只是有望,可见创业之艰辛。
6、教育维度有的写到学校的协同创新中心、产教融合基地等,要清楚,这些跟项目的关系在哪里,是依托项目而建,还是有帮到项目什么,要梳理清楚。教育维度,既然是教育,就要写怎么做,教育属性体现在哪里?我见过不少团队写了怎么做,结果没有体现出教育属性,虎头蛇尾。
——叶灯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