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别人猛一问:“你是谁啊”?一般我会本能的回答,“我是优杨啊,这是我的微信名,我的大名叫“杨XX”,小名叫“XX。”以前的人名还有字和号,所以有姓名、名字、名号,都是一个意思,那到底哪个是“我”呢?
若再问:“优杨是谁呀?”我又会毫不思考地说:“我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之类的诸如是谁的爸爸、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老公老婆、女儿、儿子、同事、领导、兄弟姐妹、七大姑八大姨等等,一个人身上,不同时期,都会有无数个身份,那哪个是真正的“我”呢?
名字不过是方便区分你和他人的一个符号,那“我”没有这个符号以前又是谁呢?看来名字这个符号不是“我”。身份也是相对于别人而安个身份来区别,没有这种对应关系,“我又是谁呢?”
可是世人会把自己的名字和身份看得非常实在,执著于这个名字和身份是“我的”和“我”。于是就会因为这个名字和身份欢喜或者忧愁。
当听到别人评价这个名字好听时,就欢喜,甚至兴奋得睡不着;当听到评价不好听时,就生气,甚至产生仇恨,要和对方吵架甚至打起来。还有把身份当作是“我”,于是,因受尊重或不尊重也会高兴或生气。
其实,冷静下来仔细想想,那个真实的“我”好像被这个符号牵着走而不能自已。如果能看清这一点,会少生很多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