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去镇上理发。由于今天是星期天,镇上的人真多啊。转了一圈,镇上的理发店都有人在等候,多人的店有四五个人在等,少人的店也有两个人在等。于是去了上次剪的那家,好在那家没有多少人在等,我去的时候有三个人在等,两个中年妇女,一个小孩。但实际上只有两个人剪,其中一个妇女不剪,她只是陪剪头发的那个妇女来而已(她们应该是亲戚或者朋友)。小孩剪完后,到中年妇女剪。中年妇女只是简单地修剪一下头发,很快就到我剪了。看来,我来得刚好是时候呢,相当于只要等一个人就轮到我了,我想,别人看见这么多人在等估计都去其他地方了吧。
我剪头发没有什么要求,所以去到理发店都是直接让理发师自由发挥。我想理发师们默认的发型都是短发发型吧,如果男顾客什么要求都不说的话,他们都是一律用电动理发器,把头剪成那种两三厘米长的短发。其实我也不喜欢我一坐上理发的椅子,理发师就问我要剪什么样的发型。因为我也不认识什么发型,只是说留短一点,可能是以前读书的时候习惯留短发了。今天去的这家理发店,女理发师也没有问我有什么要求,我一坐上去,她就开始帮我理了,先是用电动理发器把两边剃短后,上面就用剪刀剪短,这种理发方式在我家乡这边应该叫“短碎”吧。不用多言,就帮我把头发剪好了,仿佛理发师知道我想要什么样的发型一般。
小时候,最讨厌剪头发了,那时候觉得留长头发才好看,剪短成平头后,人就变丑了。所以每到家里人叫我去剪头发时,我都不想去,最后还是被拖去,把我那心爱的长得盖住眼睛的头发剪了。再大一点,应该是读五六年级的时候,就没有那么抵触剪头发了,可能是认清楚事实了吧,反正我又不帅,剪的什么发型,也没有人看,别人要笑就笑吧。
到现在,我一般都是头发一长就去剪了,不剪,反而觉得不正常,家里人也会在你耳边说,头发这么长了这么不去剪了,所以也不会有什么不高兴的。
我以前理发一般都是在镇上的街头小巷的老人们那里剪头发。老人们没有专门的理发店,在小巷里,一张椅子,一块布,一面镜子,一些理发工具,地上摆几个小板凳,就形成了一个露天理发室(由于是小巷子里,所以也不用怕太阳晒)。最开始是爷爷带我去镇上的老人那里理发的,因为老人理的比理发室便宜,理发室要十元的单剪,老人那里却只有三四块钱。来老人理发师这里剪头发的,大多数是老人,或者他们带来的孙子。老人们一在小板凳上坐下来,就开始天南地北地聊了起来,我也比较喜欢听他们聊天,因为老人们见多识广,有些事情我以前听都没有听过,比如老人们聊到抗日战争和电视剧比起来有趣多了,电视剧里的都太夸张了。
今天路过小时候经常去理发的那个小巷,理发的老人早已不知道去那里了,可能是老了拿不动理发器了,也不能是回家享清福了不再辛苦劳累了。看着空空的小巷,在原来理发的地方浮现出了,当时剪头发的老人,还有四五个坐在小板凳上聊天的老人,那奇闻趣事,还有那欢声笑语。
说真的,我还挺怀念老人剪的小平头呢,发型理得好看,价格也便宜。这么多年过去了,不知道当时那个理发的老人怎么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