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气爽夏日凉,满怀学习的热情,7月10日一早,我们一行25人来到滨州市实验学校,参加学习共同体纵深发展全国伙伴学校课堂研究坊。第一次近距离见到了美丽学霸陈静静博士和年轻帅气的谈杨院长,有种见到大腕的兴奋。
最期待的莫过于陈博士的讲座了。欢迎仪式后,终于等到了静静博士做的报告——《学习共同体下的课例研究》,报告中的关键词是课堂观察。总结如下:
1.课堂观察的形式要从观摩-评价转向观察-反思。现在的课堂出现了一个共性的问题:为什么如此多的孩子逃避学习?这与我们的教研方式有着直接的关系。鉴于这一现象,静静博士和她的研究团队进行了3000多节课,5000多位学生的个案观察,并研发了课堂观察的新方法——基于焦点学生完整学习历程的课堂观察与关键事件分析(LOCA approach)。陈博士给出了这种观察方法的具体步骤、教研规则、研讨核心,指出了课堂观察引领教学重构的方向及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的方向。
2.通过这一观察方法观察到的焦点学生的的学习历程,分析发现这种观察方式清晰地揭露了学生学习的真实现象,静静博士总结出了学生的学习困境与需求方面的问题:第一,学生们复杂而缓慢的学习历程与现实中快速而压缩的教学历程的巨大落差;第二,学习困难形成过程直击学困生的形成;第三,虚假学习与浅表学习,学习成绩掩盖了学习失败;第四,教师不了解学生的已知,教学处于盲目状态;第五,学习发生的必要条件。以上这些发现,静静博士的报告中给予了全方位而深刻地分析,希望我们的课堂改革朝着儿童深度学习的方向发展,保障每一位学生的高品质学习权,我们深知:梦想引领未来,让我们相信学习共同体的力量是必要会让我们的孩子的学习真正发生。
随后,我们聆听了浙江省三门县心湖小学章丹葳老师执教的三年级的《平均数》,张丽香老师和贾儒翠老师抢先赢得了做观察员的机会。 张老师,观察的是一名叫盖跃翔的小男孩。通过打招呼和他装饰的姓名牌可以看出,这是一位有礼貌、内向但追求完美的孩子。 课堂伊始,在解决学习单中第一题:平均有几本书时?他快速准确的完成了计算,满脸满满,并举手抢答。做法完全正确,但老师板书时却误将52÷4写成了52÷14。他很快发现了老师的失误,举手示意要纠正,但此时老师并没给与理睬,而是继续讲课。他很消沉的放下了手,跟随老师的思路往下走,但是很明显心中有了心思。注意力开始分散。 张老师在引出其他做法后,给出了平均数的概念。小盖同学看上去很认真的在听。但在学习单上却是这样写的:13×4=52(本),52÷4=13(本)。很显然,他刚才丝毫没有听进去,出现了概念的迷失。他在虚假学习。
第二题计算男生队、女生队踢毽子平均数时,只是对上一问题的重复,很顺利。 但是在求俞子强踢多少才能和女生队打成平手的问题时,他这样列算式:20-18=2(个),2+10=12(个)。此时,小盖同学陷入学习困境。巧的是伙伴的做法相同。但是他尚有一丝怀疑,想到带入验证,发现结果出现了余数,猜想应该是错了。但是伙伴两个并没有采取继续探究都满足于做完了,选择静静等待。其他同学反馈时,他只是忙着抄老师写在一体机上的算式,其实并没有真正理解,因为他没有倾听。再次说明,没有倾听,就不可能走出学习的困境。 小盖同学的学习兴致再次被提起是最后一题喷墨照片的问题,此时脸上终于又露出了轻松的微笑。在求平均年龄时他这样写:(82+9+11+13+10) =126÷5 =25(岁)······1(岁) 同学们给出正确答案后,他立刻划掉了余数。但是并没有改正126。说明他的改错是建立在不理解,只求正确答案的基础上。
像小盖这样的同学我们的课堂有很多。通过观察这样学生的学习历程带给我们的反思是,我们要关注课堂中学生的心理感受。特别是一些意外事件的发生时要及时解决,否则他们会耿耿于怀一节课,人在曹营心在汉,只是配合老师表演。 数学概念的学习决定一节课的成败。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消化概念,理解含义,慢一些再慢一些。只有这样学生在解决问题时才能按照正确的思路与方法去思考,否则后面的学习就会困难重重,自信也被慢慢消耗掉。静静博士说,学困生的种子是在低年级种下的,对此深有感触,一知半解,堆积的太多,发出学困的求救信号未能及时解决,学困生就这样产生了。所以低年级教师,任重而道远。
观察员进行汇报时,陈静静博士和我们分享了她的焦点学生的学习历程。她的对学生的洞察能力和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让我们折服。同时给我们示范了作为观察员要能通过学生的言行举止,一颦一笑探寻学习的暗礁。
下午,我们聆听的是大连市沙河口区绿波小学骆麟老师的公开课例《用长方形纸卷成圆柱体》,孙新玲老师主动上台做观察员。课前,骆老师通过猜一猜,搓搓手的游戏拉进了师生关系。各小组手拉手的活动为协调学习打下了基础,让学生感动安全而放松。小组之间实现了倾听、交流、探究的协同关系,但是在深度学习上有些遗憾。 通过观察小组的表现,反思我们的课堂:1.要充分备好课,了解学情。2.要抓住数学的本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3.课堂上跟着学生走,要对学生进行n 个预设,才会有n +1个冲刺与挑战问题的产生。4.对于难点,教师要有意识的进行反刍。
最后闫主任对陈静静博士的发言和两节课例进行了总结。她十分佩服陈静静博士的观察力和洞察力,她还强调学共体课堂最重要的三个要素:一、倾听习惯的培养,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还有自我的倾听尤其重要;二、学习单的设计:努力的方向要聚焦核心问题的设计,注意观察学生的真实学习历程;三、教研组要协同作战,学习单必须是集体智慧设计出来的,要搭建团队,要学会做观察员,收集证据,反思自己的课堂;她提出课堂上一定让孩子感受学科本质,促进学习真实发生,培养学科思维。
晚上,我们参加了课例专题研讨会。庆幸的是能和金利校长一起探讨学习共同体课堂的困惑。针对大家提出的问题:如何培养学生有效倾听的习惯?如何设置预习单?如何设置低年级学习单?金利校长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她认为倾听关系很重要,真正的倾听应该是眼、耳、心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倾听能力的形成要通过活动反反复复的训练。如,训练学生,谁发言看谁;伙伴交流目光要注视对方;把听到的用嘴轻轻说一遍;二年级以上的学生要记听到的关键字;听懂了点点头;别人说完才能举手发言;学生自己制定学习规则;两人一组,确定A、B角色,第一轮A说B听,第二轮B说A听,确保每人都有发言机会。
学习单的设计要能把学生的思维过程展示出来,核心问题的设计很重要,核心问题从哪里来?金利校长给出了答案:1.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来,通过预习单了解学期。2.从数学学科的本质来,推理、抽象、建模。3.问题要跟着学生不断变化的学情走。
返回宾馆虽已是九点多,但是能听到如此宝贵的经验分享,倍感珍惜,一切都值得。 学共之路,曲径通幽,不走近怎知如此繁花似锦。蚂蚁之眼探寻的是每个生命成长的芬芳。并肩作战,我们跟随学习共同体通过观察——反思探寻教育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