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体》这部作品里,叶文洁在芠革中的遭遇被细致呈现,这绝非偶然为之,而是有着深刻的创作考量。
叶文洁最初是个单纯善良的女孩,可命运却对她露出了狰狞的獠牙。
她亲眼看着自己的父亲,一位坚守真理的清华大学物理教授,被狂热的红未冰用皮带活活打死。打死他的那四个小将还都是些只有十四、五岁的少女。
在那个疯狂的时代,理性和知识被肆意践踏,人性的恶被无限放大。
她的母亲,不仅没有站出来保护丈夫,反而爆料所谓内幕,参与批判。
叶文洁的妹妹也为了所谓的革命与家庭划清界限,最终在两个只是口号不同的派别的武斗中丧生,她妹妹和批斗他父亲的那几个少女一样,只有十四五岁。
至亲的背叛与离世,使叶文洁的世界瞬间崩塌,这是她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人性的残酷、自私、卑劣和愚蠢。
这让她对人类的情感产生了巨大的阴影 。
被下放到大兴安岭林场后,叶文洁与记者白沐林因共同的精神追求而有了交流,本以为能在艰苦的环境中寻得一丝温暖与理解。
可没想到,这份信任换来的却是白沐林为求自保的诬陷。
在审查期间,审查干部的虚伪与残忍,更是让叶文洁对人性的失望达到了新的高度。
那个女干部先用伪善的面具试图骗取她在父亲黑材料上签字,被拒后,将水泼在她身上和床铺上,丝毫不顾她的死活。
在滴水成冰的东北,那间审查室里没有取暖。
这些遭遇如同沉重的枷锁,一点点消磨着叶文洁对人类的信任和善意 。
进入红岸基地,本是叶文洁命运的一个转机,可她又一次被欺骗。
基地政委看似给予的信任,背后却是利用。她后来的丈夫虽然爱她,但此时的叶文洁对人类的德行已彻底失去信心。
当收到三体世界的信息后,为了实现让三体人整治人类文明的目的,她甚至不惜割断绳索,让丈夫和政委一同坠入深渊。
割断绳索的那一瞬间,叶文洁也割断了她和人类世界最后一丝属于温情的联络。
在齐家屯修养时,尽管感受到了些许人间真情,但过往那些刻骨铭心的伤痛,早已在她心中结成了厚厚的冰层,这点温暖根本无法将其融化 。
如果说后来当知道三体人要灭绝地球人类的真相之后,叶文洁有过一丝丝忏悔的话,那就算是对齐家屯乡亲的回报了。
叶文洁父亲被平反以后,她去找当年批斗父亲的红××女孩,她们的态度却是无人忏悔。
她们认为自己也是运动的牺牲品。
叶文洁带着女儿也去找过自己的母亲,母亲已经嫁给了一位膏官。母亲暗示,并不希望她来打扰。
这让叶文洁彻底绝望,在她眼中,人类似乎已经无可救药。
她见识到的人性,是懦弱而又暴虐、愚蠢而又自大、固执而又自私、卑鄙而又市侩。
这些经历直接定型了她敌视人类的价值观 。
从写作角度来看,详细描写叶文洁在文×中的遭遇,为她后续的行为和思想转变提供了极为坚实的逻辑基础。
如果没有这些细致入微的铺垫,叶文洁向三体人发送信息、成为ETO统帅等行为就会显得突兀而难以理解。
通过对她在×革中悲惨遭遇的刻画,读者能真切地感受到她内心的痛苦与挣扎,从而理解她为何会对人类文明绝望,为何会寄希望于三体文明来“拯救”人类。
这不仅丰富了叶文洁这一人物形象,使其更加立体、真实,也让整个故事的发展更加合理、流畅,增强了作品的可读性与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