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晚饭后,妈妈开始翻东翻西,最后在老花眼镜盒里翻出一张处方单,我拿到手里看,零星的字认得却猜不出是些什么药名。
“这个药方,药店里应该认得。”
妈妈说,今天中午时她忽然胃有点庝,大约2分钟后又好了。这张药方是去年回老家时找医生开的,药虽贵,却挺管用。
于是,妈妈下楼去了,大约10分钟的样子就回来了,说楼下2个药店都认不得上面的字。
我想到了那句,除了行书草书之外,还有一种字体叫做医生体。网上晒出的药方字体也是千人千样,字迹工整的被当成一股清流,更被人调侃为“新来的”,字迹潦草难以辨认的却被称为“鬼画符”。医生本意在治病救人,却因为字迹潦草导致药房拿错药,救人变成杀人的案例也不是没有。
至于医生被置疑培训专门的写法我是不太相信的,药方让人认不出来也可能是多种原因造成的。我一直相信有很多著名的医者都是书法大家,他们开的药方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书卷气,不仅仅是药方,更是一幅书法作品。特别是毛笔写字开方的时代,对于不会拿毛笔的人认不出再正常不过了。远的不说,我好像在一期访谈节目中看到讲述老中医施今墨的,他对儿女学医的第一条就是先练字一年。施老的药方也是字迹工整,我总结为楷书,但对于今天快节奏的生活,能用楷书开方的医生毕竟是少数人,普通大众求的只是看懂,看懂药方,照方吃药;看懂病历,方便后续治疗。
我又仔细看了妈妈的药方,可能是我不懂书法又对药名不熟,所以才认不出来。
一年前,妈妈一个人回到东北。她打电话告诉我,前两天犯了胃疼病,姨妈带她到**市人民医院做检查,开药方,抓药……现在已经好了。
于是,我上传药方求助药名。
很快的,我发到同学群的药方就被破译了,尽管内地的时间有点晚,尽管都在忙着各自不同的事,甚至在路上赶着回家。
在求助的过程中,我了解到以下信息:
药方正被转到其他群求助
可能是临床医生开的药
这些药都相对贵
这些药可能在指定的药店才有卖
可以买替代的药(不同厂家药名不同,疗效一样)⋯⋯
当我告诉妈妈知道了药名时,妈妈很感慨:“有同学真好!这么晚了不睡觉还帮你看药方。”
当然,我还问了在院子里做医生的朋友,说医院没有这几种药。
库尔勒的7月很热,这一刻的我只觉得温暖!
感谢这位不曾见面的医生,你的字有人认得。感谢我的同学,感谢我的朋友,有你们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