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幸福学生•做幸福老师
——读《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宋家沟小学 陈政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一部教育理论专著,也是一部教育实践的百科全书。书中不仅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读了这本书收获颇多,其中“让学生感到幸福,做幸福的老师!”是我心中的最强音。
一、让学生感到幸福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理想就在于使所有的儿童都成为幸福的人。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反思自己,我让学生感受到幸福了吗?如果没有那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幸福的呢?
首先就是给予学生“爱”。这一点其实我们都知道,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学生是教师最高的职业道德。每位老师都是爱学生的,可是我们的爱真的都让学生感受到了吗?就像我们对自己孩子的爱一样,孩子都能理解我们的爱吗?所以我们要思考怎么去爱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爱,并能让他们很好的接受这爱。这就要我们和学生建立信任和理解,教师要理解孩子的需要,理解孩子的想法,同时让孩子理解自己。教师对孩子的要求要让孩子理解,而不是强迫命令。
其次是要做到个别对待。苏霍姆林斯基在书中反复的说“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我们要了解,每个孩子都是独立不同的个体,在学校里,我们经常说要对学生“一视同仁”,可我们又要做到不“一视同仁”,这指的就是在学校生活的最主要领域——脑力劳动的领域里,对学生要个别对待。书中有一位老师这样做,他把学生分成5个组,第一组是成绩最好的学生,第二组是勤奋努力的学生,第三组学生可以不需要帮助能自己解决中等难度的习题。第四组学生理解和做习题都跟缓慢,第五组是个别学生。而且这些学生小组不是固定不变的。我想大家看到这个分组就能理解为什么这么分吧。所以,我们要在课前充分的备学生,了解不同层次的学生的知识背景、生活经验,在课堂上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答不同难度的题目,课下布置不同难度、不同数量的作业......实在有困难的学生,我们可以让他劳动,画画,还可以让他们读书,让他们在读书中找到自我,以满足每一个学生的发展需求,每个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他们的幸福感是不是就是如此呢?
二、做幸福的老师
书中谈到教师的健康和充实的精神生活问题以及从哪找时间,一昼夜只有24小时!这确实让我产生了很大的共鸣。是啊,“教师的时间从哪里来”。作为多重身份的我们,在家是儿女、是丈夫、妻子,是父母,在单位我们每天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各种活动,如果是班主任更有处理不完的大大小小的事,忙忙碌碌的一天时间就过去了,可收获有多少?有时为了一节公开课,花了大量的时间在网上搜索相关的图片和知识;有时为了写一篇论文也是绞尽脑汁。静下来一想,,从教这么多年来,自己每天都在重复着昨天的故事,面对着知识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师的幸福感在哪?
通过读书,我深深地体会到,我们的幸福要自己用心的去找。
在爱学生中去找。当我们在爱学生的过程中和学生建立了信任和理解,学生也会理解我们,那我们所收获的就是幸福。
在对学生的宽容中去找。当看到绽放在孩子们脸上的笑容,孩子的幸福中就包含了老师们的幸福。
在读书中去找。苏霍姆林斯基在文中提到:一个教师要想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只有持之以恒地读书,读书,再读书。读书应该成为教师的精神需要。这再次让我反思自己,从教20年了,自己真正读过的书有多少?可是我们会给自己找个很好的借口:哪来的时间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是节约老师时间有效的方法之一。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例子我特别想分享给大家:一位有30年教龄的历史教师上了一节公开课,课上得非常出色。课后,邻校的一位教师对这位历史教师说:“是的,您把自己的全部心血都倾注给自己的学生了。您的每一句话都具有极大的感染力。不过,我想请教您,您花了多少时间来备这节课?不止一个小时吧?”
“我都是用终生的时间来备课的。不过,对这个课题的直接准备,或者说现场准备,只用了大约15分钟。”用终生的时间来准备一节课,这是怎样的一种境界啊?
我们每天都在忙碌着,我们抱怨没有时间,那我们是不是该思考一下,怎么才能处理好时间,怎么才能进行终生备课的准备呢?苏霍姆林斯基告诉我们,这就是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当然,读书也并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应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相信我们的幸福感也会随之而来的。
书中还有很多,比如“通过劳动促进学生智力发展”,“阅读是困难学生智力教育的重要手段”等等,每一条建议都像是一面镜子一样,告知我的不足,指导我如何在现如今的教育大背景下提升自己,教育好自己的学生。以后我将不间断的读书,让读书成为我心灵的自觉。
最后就让苏霍姆林斯基说的几句话结束我的分享吧。
做一个有温度的老师
——读《遇见你,遇见温暖,有温度的教育故事》有感
宋家沟小学 常霞
温暖是什么?不仅是身体上的舒适,更是心灵上的慰藉,是一种力量,是歌声与微笑,是一道美丽的风景,是陪你一起慢慢长大的温情……
翻开这本书,43个触动人心的故事记录了青华学校老师们和孩子们的点滴小事。我在书中感受到了青华实验小学一线教师们丰富的爱,师生间令人心动的温暖。每一个故事都能让我深受感动,仿佛能看到师生从相遇到相知的画面。
细细品味着书中温暖的故事,思绪万分。我如同书中老师一样,与学生朝夕相伴的日子,我每天都在享受着:感恩的幸福,当着世界上最小的班主任,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感觉,即便喜、怒、哀、乐觉得甘之如饴。我和孩子们的故事每天都在继续着,在我的脑海里,有的故事已经模糊,有的故事已经没了踪迹。读完这本书,深有体会:
一、关爱学生,呵护成长
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所以教育要用爱来温暖,我们要努力成为有温度的“四有”好老师。只有真心关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朋友甚至是孩子,才能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考虑,才能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才能激起学生的共鸣,才能使学生爱老师、爱学习。日常教学中,我不仅关爱每一位学生,还有着深深地社会责任感。在2020年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我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线上教学”当成自己的战场,努力备好每节课,上好每堂课,竭尽全力解答好孩子们的每一个困惑。作为一线教师,我更是积极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做到了“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线上教学期间不仅每天坚持通过微信、消息来关心和问候孩子们,还牺牲了不少休息的时间,进行了多次的视频家访。看到孩子们安心在家学习、锻炼、吃饭、休息,各方面表现都不错。我感到无比欣慰。
二、尊重学生,搭建“爱心之家”
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其实,每个学生,不管是低年级,还是高年级,是男生,还是女生,是成学生考了绩好的,还是成绩差的,都十分在意老师是否注意他,在意老师对他的态度,内心深处都渴望老师喜欢他,这对于我们每一个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人来说,都有着这样真切的体会。如果我们能做到喜欢每一个学生,教育无疑会进入一种美妙的境界。
三、 信任学生 ,“成就未来 ”
信任学生,是教师的基本素养,也是教师最基本的要求。苏霍姆林斯基在喜欢《唯有依靠你们》中说:“你是明天的教师,请记住:每一个儿童都是带着想好好学习的愿望来上学的。这种愿望像一颗耀眼的火星,照亮着儿童所关切和操心的情感的世界。他以无比信任的心情把这颗火星交给我们,做教师的人。这颗火星很容易被尖刻的、粗暴的、冷淡的、不信任的态度所熄灭。要是我们,做教师的人,在心里也像儿童对待我们那样,把无限的信任同样地给予他们就好了!那将是一种富有人情的相互尊重的美妙的和谐。”
读《致教育》有感
宋家沟小学 马云霞
在翻开《致教育》这本书后,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教育真谛的大门。书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发智慧的光芒。
这本书以深刻的洞察力和细腻的笔触,探讨了教育的本质、目的和价值。它让我重新审视教育的意义,思考自己作为教育者的责任和使命。
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灵魂。它是一场心灵的对话,是点燃学生内心火焰的火炬。在书中,作者强调了教育的人文关怀,提醒我们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用爱去呵护他们的成长。
书中还提到了教育的创新。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我们不能固步自封,而要勇于尝试,敢于突破传统的教育模式,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学习体验。
同时,《致教育》也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师自身的成长至关重要。作为教育者,我们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为他们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读完这本书,我深感自己肩负着重大的责任。教育是一项伟大的事业,它关系到每一个孩子的未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我将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更加严谨的态度,投入到教育工作中,努力践行书中的教育理念,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点亮教育之光——读《致教育》有感
宋家沟小学 李文
当翻开《致教育》的第十四、十五讲,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教育真谛的大门。在字里行间,我们不禁对教师的角色展开了深入的思考,也能感受到作者对教育的深刻洞察和无尽热忱。
第十四讲中,作者对教育中的引导与启发进行了深入剖析。教育不仅仅是填鸭式的知识灌输,更应是巧妙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就如同在黑暗中点亮一盏明灯,为学生指引前行的道路。教师要用智慧和耐心,引导学生去探索未知,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教育中的引导与启发如同一束温暖的光,照亮学生前行的道路。教师在此刻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心灵的引路人。他们用智慧和耐心,巧妙地引导学生去探索知识的奥秘,激发学生内在的潜能,让学生在探索中学会独立思考,培养创新精神。教师如同一座灯塔,在学生迷茫时为他们指明方向。
第十五讲着重探讨了教育的持续与发展。教育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旅程,它需要不断地更新和进步。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教育者必须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和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让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教育的持续与发展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教师不能固步自封,而要不断学习、更新教学方法和理念。教师应成为教育变革的推动者,积极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教育资源。他们要像一位辛勤的园丁,不断培育新的教育之花,让学生在未来的竞争中绽放光彩。
读完这两讲,我们深刻体会到教育的力量是无穷的。它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塑造一个民族的未来。让我们以《致教育》为灯塔,在教育的海洋中奋力前行,为培养出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努力奋斗。
守住心中梦——读《致教育》有感
宋家沟小学 田野
继李镇西教授的《回到真教育》后,我又一次拜读了汤勇先生的《致教育》,这本书展现了他近30年对教育问题的理解与思索,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这都是一本无与伦比的书籍。
汤勇老师从“教师阅读”“职业的幸福”“教育的爱”“质量”“教育的内涵”等十几个方面一一展开,阐释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好的教育,教育的初心。《致教育》有一股神奇的魔力,那恬淡宁静的文字,让人的心灵甘于沉寂,让人似乎触摸到了心灵深处的宁静。书中那些充满魔性的文字像一潭深深的湖水时刻吸引着我。其实,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片宁静的湖水,时刻泛着粼粼的波光。只是在这喧嚣的社会中,它被各种观念逼迫到了心灵的一角。作为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在这喧嚣纷繁的世界中,更应该坚守本心,守住心中那片清澈的湖水。那么,我们该如何守住心中的湖呢?
汤勇老师在书中第三讲《教师的幸福从哪儿来?》说到:“选择当教师,你不可能在官位上通达,在金钱上暴富,在名声上显赫,但你唯一可以做到的,就是让自己拥有快乐和幸福。上天赐给我们这样的幸运,可以陪伴一群又一群的孩子,走过他们生命中最美好的年华,见证他们的成长。”选择了教师这一行,特别是做农村小学老师,就意味着选择了平凡。“起始于辛劳,收结于平淡。”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人生写照。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只有保持内心的宁静,只有淡泊名利与地位 ,我们才能活得坦荡真切,才能做好我们的教育工作。“教师”这个称谓对你而言或许不重要,而对于孩子,却是那么重要。他们在最美好的时候曾经停留在你的身边,你对孩子的教化和引领将成全着孩子的明天。因此,我们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没有任何理由不敬重自己的职业。只有我们敬重自己的职业,才能沉下心来教书,静下心来育人,才能学会享受教育,才能用心灵赢得心灵。
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一位教师,在校园里、课堂上、举手投足间,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小学生正是在耳濡目染间长大成人。可是,如果教师成天愁眉苦脸、无精打采,传递出去的全是忧郁和困惑,给孩子全是负面的情绪,孩子们在这种氛围中学习生活,他们会感到学习生活的快乐吗?面向未来的人生,他们会幸福吗?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只有教师的幸福,才有孩子的幸福,才有教育的幸福。一个人不可能把没有的给别人,一个老师也不可能把自己没有的给孩子。坚守本心,用爱去守护。爱和奉献,能让我们平凡瘦弱的生命充满了无穷的力量,让平淡的生活、普通的岗位变得神圣异常。做个“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老师,是每一个教师的心愿。为了这个愿望,我愿意广泛阅读,精心钻研,默默付出,无私奉献。
编辑:韩玉霞 初审:任佳圆 终审:魏向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