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若潘安”这个词听起来是不是很惬意?“美男”这个名片,跟“美女”一样吸引人,无论何时,概莫能外。
可是,除了不再“看脸”,人们是不是应该看看他们的另一面?就像月亮也有它不为人知的一面,等待着大家去认知。
来,看看美貌背后,你所不知道的潘安吧。
除了“貌比潘安”、“潘才如江”这些展示他颜值美、才学高的称颂,潘安其实也是一个多面手——爱花美男、情深似海、孝顺儿子、清谈高手。
1.男子爱花
最初做河阳县令时,没想到颜如桃花的潘安居然也是桃花爱好者。他广栽桃花,平日没事的时候,就喜欢在园圃里徜徉一下,享受这格外的人间清丽。魏晋时流行“耽美”,对一切美好、漂亮的事物,包括人,都大方展示出自己的喜爱!所以你就不要认为潘安会被人笑话为“没出息”!男人爱花,很正常。
有趣的是,作为一县长官,潘安甚至在受理民事纠纷时,居然也不在公堂里进行。他让原告和被告都到花园中,使之合伙抬尖底水桶去浇花。在这个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无形之中减弱了对抗情绪。然后潘安又叫双方跟自己同坐共餐,慢慢商谈解决问题。这样的县长,是不是很接地气?
这个办法还真是灵!最后双方都容易“和谐”了!河阳一时政通人和,潘安也深得百姓爱戴。后世遂用“河阳一县花、花县令”等代称潘安。据说,这也是“花样美男”的最早出处。
2.孝子一枚
潘安任河阳县令期间,父亲去世,他便接母亲到身边侍奉。每年花开时节,他总是亲自搀扶母亲到自己种植的林园中赏花游乐。
后来,母亲染病,思乡心切,潘岳便打报告给上级领导,说自己要辞官侍奉母亲回乡。
面对上司的再三挽留,潘安仍然坚持以孝为先,最终,上司也被他的孝心感动而允辞。
回到老家的潘安,亲自耕田、种菜、卖菜、养羊挤奶,精心伺候母亲,让她安度晚年。
唐宋时,民间有文本记录了二十四个孝子的故事,即所谓《二十四孝》,虽然版本众多,但都记录有潘安弃官奉母的故事。
只是到了宋代,道学家认为潘安在政治上的趋附不已最终导致夷三族,他70多岁的老母亲也未能幸免,所以把他“赶出”了《二十四孝》。
中国古代的孝道,就是这么根深蒂固!

3.深情公子
潘安因为才貌出众,早年就被岳父“预约”了婚姻,与12岁的杨氏订婚。成年之后,他们夫妻俩也的确相爱终身。杨氏逝世后,潘安一直未娶,他为她写的悼亡词更是成为千古名篇,深远影响后世。人们也以“潘杨之好”来传颂他们夫妻的深情厚爱。
魏晋是个聚财好色的时代,西晋第一个皇帝司马炎的后宫就有佳丽三万余人,这个皇帝每日坐在羊车上由羊儿确定出入哪个寝宫。潘安的好朋友石崇,富甲天下,美女如云,穷奢极欲。潘安虽不是豪门,但以他的身世地位再娶,也不是难事,何况古代三妻四妾也很正常。可是人家潘安始终就是那么用情深专。这样情深似海的美男子,放到哪个时代,都是绝品。
4.清谈秀士
潘安在宦海沉浮不定,最后因为投靠贾氏集团,最终被政敌陷害入狱,判处死刑,夷灭三族。
当时,他的好朋友石崇也一样被判处死刑,两人在刑场上相遇,石崇说:喂,老兄,你怎么也来了?
潘安道:我俩这不是白首同归吗?潘安曾经有一首诗:“春荣谁不慕,岁寒良独希;投分寄石友,白首同所归。”
都死到临头了,还能如此轻松玩笑,真不愧是魏晋名士。魏晋士人因为消极避世而好清谈,那些口出妙语之人,常被世人誉为名士!潘安虽然不属清谈之列,但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濡染,所以在临死之际,来个了“临场秀”!
世道混乱,人心险恶,一生奋斗,命运如此!也许,人生不过就这样,潘安也因看透一切而终于“心安”了,所以才有如此出奇的旷世“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