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做什么,记得为自己而做,那就毫无怨言。——《流金岁月》
很早就看到这句话,一直觉得作者是在谈空话,人活着不就是为自己活嘛,但如今,我越发明白作者在写这句话背后的深意。快节奏的时代,新奇的事物更迭,也越发忘记了自己是谁,自己做什么。
今年四月,朋友跟着家人去北方经商。到今日,算来也不过至多半年。前两月的某天打来电话透着无奈,声称自己就像行尸走肉,似乎被人推着往前走,没有方向,没有知觉,为金钱出卖时间感到可耻,不过时间久了也麻木了。
朋友过去是学摄影的,梦想也是成为自由摄影师,期待着环游世界,做个旅拍行者。但房租抵不过梦想。家中恰有人打算创业着手自己的梦想,便把朋友叫去了。包吃包住,固定薪水,每月3000,工作最大内容便是送货。
昨日朋友从外省回来,没有沧桑感,倒愈发帅气,看来日子还是过得不错。但三言两语也知心智变得超脱实际年龄了。感叹生命韶华已去,感叹唯金钱不破,感叹自我的寂寥。谈到摄影……没声了。许久,低浅沙哑,喃喃着,再说吧。说尽梦想。
朋友不是特例,是芸芸众生的一例。就像已有的模版,不断地有人在复制,成为副版。到最后,单一便成为世间的主调。
扪心自问,我们不应该是复制品,而是独体,拥有着自己的思想和行为。但竟落此,究起源头,是我们忘了自己。
《苏菲的世界》是我最爱不释手的书。现实与虚幻,挣脱与接受。提问为主线,层层递进,揭露真相的激动人心,却也折射我们时代,反思是正解。自我与非自我,生命的意义源于不断的向自我精神发出提问。朋友之所以迷失,精神的沧桑,成人世界中童真的遗失,种种不过是隐藏了自我。
瑞士的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在人格系统中提过一个概念叫“人格面具”,其意义为人格最外层的那种掩首真我的假象,总是按着别人的期望行事,与其真正人格并不一致。朋友卸下梦想,遵守家人的意愿,为金钱开垦岁月,哪怕自身竭力否认事实,但这样的面具的的确确戴在了脸上,这样的人格烙刻在心灵上。卡尔·荣格还认为人格的动力源于心灵,而心灵极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一旦外界入侵心灵,我们最终间接的由外部支配。可想而知,朋友在无意识中迷失了自我,成为副版。
当然朋友也只是举例。随处可见的高仿品,复制品,同类商店盛行不减,这也便是自我迷失的结果了。嫉妒,羡慕的情绪支配着思想,模仿成了唯一释放的渠道。
常听老一辈会说“心结易结不易解”二字,初听会觉得不是很明白,但细细咀嚼,这几个字其实真真切切存在个体中。有些人走着走着便散了,有些人却不断的纠结,最终成了死结,踏入自我虚幻的世界。
走出虚幻,走出“心结”,正视自己,以一个坦然的心面对事物。即便在非舒适的领域里,也该走出适合自己的路,为自己做事,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