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面子工程”?它指的是一些领导干部为了所谓的“面子”,标新立异,好大喜功,花费甚至浪费大量公共资金在一些非必要非急需的项目上。“面子工程”背后往往隐藏着作风不实、责任缺失、腐败滋生等问题。
日前,有不少媒体报道关于“面子工程”的事件,如:山西省运城市稷山县村里投入不少资金建成的新公厕,常年挂着锁、关着门,成了村民口中“只好看不好用”的摆设;宁陵县某领导为应付人居环境治理工作检查,花费财政资金两百多万打造“经典观摩路线”,对沿线21个行政村共计40多万平方米墙体喷漆刷白;有的地方政务服务大厅盲目追求“高大上”,装修奢华却主要用来接待来访参观,平时基本处于关闭状态;有的部门开发政务APP贪多求全,频频出现卡顿和闪退,群众实际使用率不高,造成资源浪费等等。这些现象的背后,反映出部分干部政绩观的偏差和为民服务初心的缺失,这种行为,花里胡哨要“面子”,反而丢了为人民服务的“里子”。
让治理逻辑回归民生本质。“面子工程”看上去是重视群众工作,实际上却背离了为人民服务的初衷,危害很大。我们要坚决对“面子工程”说不,让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不该花的坚决不花。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妥善处理显绩与潜绩、当下与长远、当地与全局的关系,多站在群众立场思考和谋划项目,多根据长远发展需要和市场规律来布局资金的使用,用实实在在的发展赢得“面子”。
敲响“面子工程”警钟。查纠“面子工程”的警钟常敲,如同一剂清醒剂和预防针,那些在群众眼皮底下大搞“面子工程”的人,看似给自己脸上贴金,实则在群众心里招骂。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想显绩,不想潜绩,只考虑一己私利,不顾及公共利益,这种急功近利、作风漂浮的领导干部,最终只会让自己彻底丢了面子。
“刷金的菩萨不禁擦”“吹饱的气球怕针扎”。当前,全党正在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这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也是我们加强作风建设、查纠“面子工程”的切入点和突破点。从思想深处摒弃“面子工程”,不慕虚荣,不务虚功,不图虚名,压实领导责任、监督责任,自上而下转变工作作风,才能真正把好事办好,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