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道家和法家代表人物的重要传记。太史公将老庄申韩四人合为一传,代表了汉人对道家与法术家关系的重要看法。
太史公作四人合传,在当时来说,确实是胸罗道德,纵横概括,指点评说,是一篇很有气魄的雄文,非大家不能。
①
老子是楚国人,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史官。
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也有的人说他活了二百多岁,因为他能修道养心而长寿。
老子研究道德学问,他的学说以“隐匿声迹,不求闻达”为宗旨。
社会上,信奉老子学说的人就贬斥儒学,信奉儒家学说的人也贬斥老子学说。
老子认为,无为而治,百姓自然趋于“化”;清静不扰,百姓自然会归于“正”。老子所贵道,虚无因应,变化于无为,这正是老子思想的核心。
②
庄子书:“天道无为而自然……要亦归之自然。”其思想体系主要是老子思想进一步的发展。庄子本人则纯是无为。
庄子学识渊博,涉猎、研究的范围无所不包,他撰写了十余万字的著作,《渔父》《盗跖》是用来诋毁、攻击和驳斥儒家和墨家,以表明老子学说。即使当世的博学之士,也难免受到他的攻击。
他的语言汪洋浩漫,纵横恣肆,以适合自己的性情,所以从王公大人起,都无法利用他。
楚威王派遣使臣重金聘请他为宰相,庄子却说:“您赶快离去,不要玷污了我。我宁愿在小水沟里身心愉快地游戏,也不愿被国君所束缚。我终身不做官,让自己的心志愉快。”
老庄二人皆是隐君子。隐君子则是对现实采取不合作态度,虽然不是有力的反抗,却可以是强烈的不满。
③
申子,即申不害,言“术”,是一整套控驭臣下的统治术。
申不害是京邑人,原先是郑国的低级官吏。后来研究了刑名法术学问,向韩昭侯求官,昭侯任命他做了宰相。
他前后执政十五年,国家安定,政治清明,军队强大,没有哪个国家敢于侵犯韩国。
申不害的学说本源于黄帝和老子,他的著作有两篇,叫做《申子》。
④
韩非是韩国的贵族子弟。他爱好刑名法术学问。韩非有口吃的缺陷,不善于讲话,却擅长于著书立说。他和李斯都是荀卿的学生,李斯自认为学识比不上韩非。
韩非看到韩国渐渐衰弱下去,屡次上书规劝韩王,但韩王没有采纳他的意见。
秦王很喜欢韩非的《孤愤》《五蠹》《说难》,但还没被信用。李斯、姚贾嫉妒他,在秦王面前诋毁他,后来李斯趁势派人给韩非送去了毒药,叫他自杀。(唉,这就是同学相煎何太急啦!)
韩非深深明了游说的困难。他撰写的《说难》一书,讲得非常周全。但是,他最终还是死在秦国,不能逃脱游说的祸难。
韩子言“法”,是在申子“术”治的基础上,参合商鞅的“法”治、慎到的“势”治,提出以“法”为中心的“法、术、势”三而一的统治术。
他们的学说虽有联系,但有本质上的不同。申、韩残酷少恩,而韩子尤甚。
本篇中,太史公录《说难》全文,可见痛惜之意。韩子善为文,思维严密,逻辑性强,论证有力,且语言犀利,锐不可当。
小组讨论:
A:其实我最喜欢的是庄子。听蒋勋老师讲北冥有鱼,鱼变鹏,鹏程万里的故事,挺有意思的。
B:我也喜欢庄子,书里有一些神话,国产动画片《大鱼海棠》就是根据北冥有鱼,其名为鲲的故事改编而来的。
C:庄子逍遥又自在,不为王公们服务,《芈月传》里,芈月曾经见过庄子。
D:第一次知道还有申子。现代的周文强竟然自称周子。